還在追求「白皙纖瘦美」嗎? 小心骨鬆提早找上門

2017年04月29日 13:29

▲還在追求「白皙纖瘦美」嗎?小心骨鬆提早找上門。(圖/示意圖/達志影像)

記者嚴云岑/台北報導

84歲王奶奶五年前還能行動自如,去年不小心跌坐後髖骨骨折,一夕間連吃飯、洗澡都只能靠別人。中華民國骨鬆學會理事長吳至行醫師表示,骨鬆是無聲無息的疾病,骨密度足夠不代表不會骨鬆,建議民眾可從運動、曬太陽著手,提升骨骼品質,若經歷過1次骨折,也可考慮接受藥物治療,避免臥床危機。

根據世界骨質疏鬆基金會(IOF)統計,女性一生中,每3人就有1人會罹患骨鬆性骨折; 7成婦女即使有腰椎壓迫性骨折後,仍不知道自己有骨質疏鬆症。 在這群已經發生骨鬆性骨折的婦女中,更發現其骨量的缺乏尚未達骨鬆症標準(T score -2.5),顯示國人常忽視骨品質之於骨鬆與骨折的重要性。

吳至行表示,骨鬆症病人發生髖骨骨折後,高達68%無法從床上移動到椅子、85%無法再走出自己的房間、92%無法爬樓梯,以至於骨折後一年內的死亡率高達20%,如同晚期乳癌。許多民眾以為骨折後,只要手術把斷掉的骨頭接回去就能恢復行動,也因此沒有積極治療骨鬆,無形中暴露於再次骨折的高風險中。

▲中華民國骨鬆學會理事長吳至行(左二)表示,骨密度正常不代表不會骨質疏鬆。(圖/公關提供)

吳至行提到,老人、女人、慢性病患者、太瘦或長期臥床的族群,都是骨鬆高風險族群,近年來大眾追求「纖細白皙美」,許多女性不曬太陽、不運動,導致骨鬆提早來報到。他曾收治過一名女性,因生活作息不正常,30多歲就停經,40多歲骨鬆就找上門。

骨質疏鬆的骨骼,外型看起來和正常的骨骼無異,密度和硬度卻少了很多。目前骨鬆治療的藥物主要分兩大類:破骨細胞抑制藥物與造骨細胞刺激藥物,兩者作用機轉不同。

破骨細胞抑制類的藥物,以延緩骨頭流失的速度為主;造骨細胞促進劑除淘汰品質不佳的骨頭,同時刺激造骨細胞更快速地新生骨頭,也是骨鬆骨折治療的選擇之一,吳至行建議,骨鬆患者可在諮詢醫師後,選擇最適當的治療。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