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粗粗? 肝纖維掃描儀提高診斷準確性

▲柳營奇美醫院胃腸肝膽科李佩倫主任表示指出,根據統計資料顯示,在台灣每年因肝病死亡的人數高達1萬3千多人,嚴重影響國人健康。(圖/醫院提供)

記者林悅/南市報導

「你的肝看起來粗粗的」、「粗粗的是不是硬掉?」,這是在肝臟檢查時最常聽到醫師與病人的對話,多數病人會因此誤解而感到不安,耽心肝臟是不是「硬」掉,進而尋求偏方治療導致延誤病情。

柳營奇美醫院胃腸肝膽科李佩倫主任表示指出,根據統計資料顯示,在台灣每年因肝病死亡的人數高達1萬3千多人,約佔所有死亡人數8%,甚至高過因糖尿病6%或高血壓3%死亡的比率,嚴重影響國人健康。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李佩倫主任表示,肝臟是人體最大且無聲的器官,由於它沒有神經分佈,所以不會有痛覺,因此早期肝病幾乎沒有明顯症狀而不易察覺。除了急性的猛爆性肝炎之外,慢性肝病常循著「肝炎、肝硬化、肝癌」的三部曲逐漸演變,不少病人是因發生黃疸、腹水、肝昏迷、上消化道出血或肝癌等末期併發症才就醫,但往往為時已晚。

肝病發生的原因很多,可分成病毒性、酒精性、藥物毒素性、新陳代謝異常性、自體免疫性等肝病,其中最常見的是病毒性肝病,同時伴隨俗稱脂肪肝的酒精性肝病及非酒精性脂肪肝疾病也日益攀升。慢性肝炎會因為肝臟反覆發炎及修復過程,造成肝臟纖維化並逐漸變硬,但可能沒有感到不適,抽血檢驗GOP、GPT等評估肝功能指數也可能是正常的,因此沒症狀、肝功能指數正常,不代表一定沒有肝臟纖維化。

李佩倫主任指出,一般所說的「肝粗粗的」是指透過肝穿刺活組織檢查(俗稱肝切片)後,在病理學檢查上檢體組織有纖維化,可診斷肝臟發炎與纖維化程度,若病人屬較肥胖或有脂肪肝,則診斷正確率可能會下降。其缺點是具侵襲性、疼痛、有出血的風險,因此較不易被病人所接受;此外,取樣組織範圍較小,可能有取樣判讀誤差,往往無法反覆性追蹤。

雖然肝功能指數能有效偵測肝臟發炎,卻無法顯現肝臟纖維化程度;而超音波對肝臟纖維化判斷則有賴醫師的經驗,但仍是主觀性的判斷,臨床上常只能告訴病人「你的肝粗粗的,半年後再追蹤」,但半年後也無法客觀的比較前後「粗粗」的差異,故有些病人會覺得每次結果都一樣就放棄追蹤了。然而慢性肝病是否已達顯著纖維化程度,常常是決定治療時機、方式及預後狀況的重要關鍵。

▲醫學界的研究,肝纖維掃描儀,比對肝切片檢查有近9成的準確率,是一種新的非侵入性檢查,能進一步提高診斷準確性。(圖/記者林悅翻攝)

李佩倫主任表示,目前醫學界的研究,認為肝纖維掃描儀比對肝切片檢查有近9成的準確率,是一種新的非侵入性檢查,其原理是藉由超音波探頭發射出輕微震盪感之衝擊波,利用超音波穿越堅硬物質速度較快,而穿越彈性物質速度較慢的原理,再以數值量化來呈現肝臟纖維化的程度,能進一步提高診斷準確性。檢查過程中,病人只需躺於床上,操作人員將掃描探頭置於右側肋間進行檢查,病人只會感到一些輕微震盪,檢測過程不會疼痛,無出血風險,每次檢測時間約5至10分鐘。

李佩倫醫師建議,現代人工作壓力大,飲食不正常,因此有肝病的民眾最好生活作息規律、清淡飲食、不熬夜、不抽菸酗酒、並且定期追蹤肝臟功能。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