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偉群/假新聞危機:主流新聞媒體重振的契機

▲假新聞無所不在,也是新聞媒體興衰關鍵。(圖/ Agan Harahap/flickr)

文/溫偉群(世新大學口語傳播學系教授)

很多人大概還記得,黑心食品危機中,具有檢驗機制的公司成了人們找尋安心食品的選擇——一片黑暗中,哪怕是一絲一毫的光亮都是寄託信任的去處。歷史上,印證「危機也是轉機」這句話的個案不計其數,這次時間可以驗證的是,連串假新聞摧毀媒體可信度之際,誰會成為人們尋求真實的首選

換言之,能否把人們質疑「什麼都是假」的負面情緒,轉成「看看某某報社/電視怎麼說」的正面態度,是主流新聞媒體興衰的關鍵。

持平而論,不只社群平台為假新聞推波助瀾,主流新聞媒體製造的烏龍事件也不勝枚舉。就這點來說,前幾天代表英國報業的新聞媒體協會(News Media Association)指責臉書與Google應為假新聞橫行負責,可說是卸責有餘建樹不足。

討論假新聞的文章相當多元,當中一項共識是要有人「做點事」(do something)。誰該做點事呢?常被點名的包括閱聽人、學校、政府、社群媒體、與傳統新聞媒體。

「假新聞」一詞由「假」與「新聞」兩個要素組成,假的能流傳是因為人們樂於相信或樂於分享。而在自媒體時代,人人都能發出看似新聞而未必真實的訊息。由此來說閱聽人與學校當然不能免責,但短期內要靠自力救濟或教育來因應迫切的假新聞亂象,效果大家心知肚明。而靠政府直接來「管媒體」除有違民主常規而不宜,更有甚者部分政治人物本身就是假新聞的主要來源。

社群媒體是最常被指責的對象,畢竟社群媒體興起後假新聞問題日益嚴重。臉書原本聲稱自己不是媒體而只是平台,因而無法為貼文內容負責。直到英、美、德等各國嚴厲批判臉書上假新聞橫行,甚至威脅要重罰,臉書才宣布與新聞媒體或查核組織合作來打擊假新聞,但是目前成效顯然微不足道。

http://editor.ettoday.net/js/fckedit/editor/images/spacer.gif

▲採訪新聞嚴謹,才能獲得尊敬。(圖/heiwad/flickr)

舉例來說,臉書籌畫了數個月才在本月實行的作法,是對於被檢舉的貼文,送第三方事實查核機構,經兩個以上組織認定後才標示為「有爭議」(disputed)。首則「有爭議」的標示耗時長達五天,而且有爭議的貼文帶著標示持續流傳,不禁令人擔心臉書所謂「打擊假新聞」的作法,只是一項象徵性的「假動作」。

而Google在上個月底發起將與37個媒體合作,透過交叉查證,來即時澄清今年法國大選期間可能影響選舉各項假消息,成效能否優於臉書目前的做法還有待觀察。

相對於臉書目前對假新聞讓人無法樂觀的「標示」作法,幾件事倒是使人對主流新聞媒體還存有一線希望。第一、部分主流新聞媒體重新以「真實」作為宣傳主軸。例如紐約時報在上個月奧斯卡頒獎時段推出「真相難求」的廣告,華爾街日報也在上週以「真實新聞的面貌」為名,播出系列廣告來說明網路上雖然看似新聞的資訊隨手可得,但採訪新聞的嚴謹過程才值得尊敬。這些作法正呼應真假事實難辨時,人們尋求信任的需求。

第二、以美國為例,爭議的社會氛圍使主流新聞媒體更受青睞。其中紐約時報在選後增加約27萬訂戶、華爾街日報到去年底比前一年增加25萬訂戶、與華盛頓郵報也表示訂戶快速增加中。而Fox News, MSNBC與CNN等三大電視新聞今年也各增加了百分之四十的收視率。

第三、許多主流新聞媒體也不僅獨善其身,更經常對重要的議題提供事實查核。除了原本就提供常態性查核的華聖頓郵報,CNN與紐約時報等主流新聞媒體,也更密集針對爭議事件提供查核。固然事實查核也常引發人們後續爭辯,不過也正好對常處臉書同溫層的人們提供多元的資訊。

數位化已讓主流新聞媒體面臨衝擊,而假新聞危機一方面傷害媒體可信度,另一方面卻也讓人們更重視新聞的真實。衷心期望優質新聞媒體自重,更要發揮事實查核的影響力,讓人們對社會機制重拾信任。

►掌握最新觀點,給88論壇粉絲團按個讚!

好文推蔫

何宗武/名嘴化的大數據和金融科技--現代人隨機起鬨

秦琍琍/大學推甄面試:縱深思考和逆向思考

●作者:溫偉群,世新大學口語傳播學系教授,本文經立報授權轉載,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88 論壇歡迎更多聲音與討論,來稿請寄editor88@ettoday.net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