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廢棄建築與舊材裡,看見美學與共生

2017年01月25日 10:01

文 / 破點 POINT

位於臺北市健康路上的小破爛咖啡館(Café Junkies),頹廢的美感廣為人知。但你可能不知道,小破爛咖啡館的經營者洪璽開,早已從「廢墟」為起點,完成另一項空間改造新作——「小廢墟烘焙工作室」(Ruins Coffee Roasters),並且在2016年底,獲得台北市都市更新處辦理的「老屋新生大獎」銀獎。

當時,為了尋找合適的地方烘焙咖啡豆,洪璽開在友人介紹下,找到了位於木柵路三段、水岸旁一座棄置超過20年的廢料倉庫。初來乍到廢棄建築內部,裡頭殘破不堪的荒廢景象、用途不明的機具和堆積如山的垃圾,在他眼裡看來,卻是相當有趣的空間。

因此,洪璽開租下廢墟,與一群喜歡木工與舊材的同好們,開始廢墟改造的工程,利用撿來的舊木材鋪設牆面,親手製造大多數家具,從頭學習裝潢水電。他們認為「心難事就難」,只要真正有心,沒什麼事情無法親手完成。經歷了數月努力,慢慢實現對於改造廢棄建築的想像,以破舊但溫暖的手作工程,構築現今別有風格的小廢墟烘焙工作室(以下簡稱小廢墟)。

▲「小廢墟烘焙工作室」由廢料倉庫改建而成。

▲改造前的建築, 呈現名符其實的「廢墟狀態」。

在垃圾裡尋找美,是為了展現對於地球的「愛」

洪璽開認為,太過細緻光滑的事物,經過太多雕琢而不夠真實;而舊材不夠完美的痕跡,記錄了隨著「時間」自然生成的粗糙質地,反倒造就無法取代、難以複製的獨特手感。因此,團隊在改造過程中,不僅保留大部份廢墟結構、留下斑駁牆面,也特別選用舊材作為家具的主要材料。

「我們相信,在垃圾裡尋找美的維度,是展現對於地球的『愛』的方式。」洪璽開認為愛護地球的方式很多,日常生活裡每件微小作為,都有機會產生蝴蝶效應般的影響,利用舊空間與舊材改造咖啡館,不僅成就視覺上的美感,也讓人們看見,原來創作「美」的事物,不用開發新資源,也不需製造更多浪費,此時的「美」足以達到身心靈的滿足。

「其實我們也很希望,來這裡的人們不只是坐在屋內,也可以帶著咖啡到河堤旁走走、看看。」他指著門外的河堤說。去年夏天,他聚集了一群在咖啡圈打滾多年的職人,在小廢墟裡沖煮咖啡;耶誕夜時,也在水岸邊舉辦市集,讓小廢墟成為一座舞台、一個窗口,凝聚人們,也凝聚不同樣貌的人生,重新詮釋了咖啡館的重要本質——凝聚和分享。

洪璽開的舊材重生之路:繪製設計圖 > 尋找合適舊材料 > 加工處理(手工裁切或焊接) > 新家具誕生


▲洪璽開的筆記本內,紀錄著小廢墟當初的規劃方式與工程預算。


▲改造過程保留大部分廢墟結構, 並用舊木材鋪設牆面與地板。

▲油漆斑駁的牆面,充分保存了時間痕跡。

「親手完成這一切嘗試,是為了實現自己對於生活樣貌的追求。」

至於為何要親手完成小廢墟的改造與規劃呢?洪璽開表示,一切都是為了實現自己對於理想生活的追求。然而,冒險去做社會常規外的嘗試,雖然能換取「自由」,卻也肩負隨之而來的風險。他說道,一路走來必須保持開創性與實驗精神、不斷學習新的事物,「但是完成了小廢墟,代表我們將來有能力處理更大的廢墟空間。」改造小廢墟過程中投入的時間的金錢,更大的意義與回報,是累積珍貴的經驗值,並且了解自己有更多可能性。

洪璽開透過小廢墟傳遞著一種溫柔的訴求與力量,讓人與舊空間,以及周遭環境之間擁有更多對話,使人們體驗到,原來舊空間也能有不同使用方式、原來「喝咖啡」,也能創造人與空間、人與環境共生的美好可能。

▲空間內的窗架、水電管路與大部分家俱,都是自行學習製作而成。

▲廢棄空間裡風化的夜鷺遺骸,成為小廢墟烘焙工作室Logo靈感來源。

▲小廢墟是一座舞台,凝聚出人與空間、環境共生的美好可能。

Source. 小廢墟烘培工作室

看更多《破點 POINT》文章

想即時獲知最新設計新知動態,歡迎加入破點 POINT》 Facebook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