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文忠/最新成語:自冉之譏

2017年01月4日 12:02

▲蔡英文的春聯「自自冉冉」,遭張大春砲轟四不一沒有。(圖/總統府官方網站)

文/葉文忠

一個春聯「自冉之爭」又引發了眾多討論,賴和地下有知,恐會爬起來怒斥子孫們張冠李戴,鬼扯連篇。呼籲蔡總統日後別再寫春聯了,要去中華文化就去的徹底些,反正寫了也丟臉,乾脆別寫,就像元旦該有的致詞,既然執政前無建樹,後無遠景,乾脆收了麥克風,免得空心菜園又豐收。

就來談談這個「自自冉冉」。

根據考證賴和的《乙卯元旦書懷》原詩如下:

自自由由幸福身,歡歡喜喜過新春。平生得意知何事,一世無憂能幾人。
閒陋幸無名士氣,癡獃還有少兒真。近來一事堪誇說,曾許無邪乙女親。

張大春臉書上連發三帖,痛批「當政者一向不識字,不解意,不通文,不學事,沒有教養——也就是四不一沒有。」呂秋遠替蔡英文緩頰說,「我個人以非專業的角度來看,“由”或許比較有可能是賴和的意思…. 只是說,大家會不會太認真?不過就是一則賀詞」,是的,若是一般人,真的可以不必認真,但這是總統府,就茲事體大,尤其總統府的「態度」讓人們更火大,不得不認真。

總統府送出的春聯是代表國家祝福的,百姓們總希望能沾點「貴氣」與「福氣」,讓大家貼在門上顯貴,可若貼了一個子虛烏有莫名其妙的東西,這是「光耀門楣」還是「倒了楣」?今天,我好事的多問一下讀者:除夕那天,這張春聯你貼是不貼?

總統府的回應:「之前就知道有其他研究者解讀為『自自由由』,但為求慎重,決定採用賴和基金會出版版本用詞。」這叫雞爛嘴巴硬,如果“慎重”,知道有爭議,那還會用才有鬼,以賴和寫過那麼多東西,會沒有其他詞彙可替代?當然,民進黨從在野到執政,面對髮夾彎質疑,總有一套說辭,臉皮之厚早已證實本都是一群「誇辯之徒」,這是其黨格,這是其黨性。當然,此誤必為「豬隊友」所為,但別忘了,春聯下頭署名「蔡英文、陳建仁」,於是人民自會明白,民進黨連這種人才都沒有。

已有人查對賴和筆跡,我放大原稿細看了,也模仿筆跡照寫一遍,從第一筆的筆觸,按照起筆與收手的習慣,我即可斷言,那個字肯定是「由」,最後一畫因連筆而拉出。如果我是當事人,肯定道歉賠罪,哪會繼續找謊撒?

▲從筆跡判別,是由是冉一目瞭然。(圖/翻攝自網路)

再由讀音來鑑別,賴和是彰化人,我們就來檢視台語,同一件事情,閩南語常有使用的字彙詞語與國語使用的不同,那多數是因為文化演進,古語經過歷史自然演變成方言系統後的開枝散葉,例如國語的「走」,台語是「kiânn」,其字為「行」,而國語的「跑」,台語反而叫「走(tsáu)」,這正因為台語來自中國古語,「走」的象形就是一個人邁開大步在跑,事實上,我們自小讀的文言文中的「走」就是跑。又如「轉」,台語叫「旋tsuán」,例如「旋水道頭」(轉水龍頭),快轉叫「tńg」,國語說「回去」,台語叫「轉去」,但此處的「tńg」,我估計應有另一個漢字對應。

回過頭來說,既然台語總有漢字來對應著,只是時間久遠了,發音可能經過演變而有所不同,端看我們還能不能找得到那個漢字,漢字有沒有亡佚而已。而「自然」這兩字,卻一直是一個國、台語音義皆同的字,不信,讀一下「自然」、「既然」、「然後」、「了然」、「突然」的台語,「然」字音是不是皆同?以冉為然,豈不污辱賴和連「然」都不會寫?再者若本詩故意「冉」只取其音,而非「字」與「義」,堂堂賴和,熟讀四書五經,尊儒家,寫出此不倫不類的詩詞,豈不連今日的「正晶夫妻」都不如?明明有現成漢字的「自然」可用,為何要置換為「自冉」而只取其音?賴和像是一個會脫了褲子放屁的人嗎?

再者,賴和的作品,控訴日據殖民的壓榨統治,一種對時局無奈的感嘆,今日高中教材的《一桿稱仔》便可體會,「自由」是一個遙遠的夢,自由變成自然,難道他對殖民高壓感到自然與幸福?這種論點這要如何說服後人?連我這種半瓶醋都能找出不合理與其該有的邏輯之處,真不知那些研究號稱文、史大家者,到底是為了什麼而背書?

文學考證有其難度,尤其古人沒有真跡留下來時,只能到處挖墓比對各種抄本,賴和有「真跡」留下,還能如此荒唐其事,為了政治甚麼都可以鬼扯。且除了錯字硬抝外,對仗錯亂也是難堪,要嘛就用「歡歡喜喜」對上「自自由由」,要用「歡喜、新春」,原詩一樣有「得意、無憂」可對,何苦硬要對上那爭議的「自自冉冉」?張大春批判的「四不一沒有」真的只是剛好而已。

怎料爭議至今,國教院主秘武曉霞竟狗腿的表示,最快在下月召開「國語辭典編審會」討論是否要增列,這行徑可謂荒謬絕倫,好吧,那就編個成語叫「自冉之譏」吧,並釋義為:國君死不認錯,滿嘴胡纏,群臣吮癰舐痔,盡呼皇上英明!

● 作者葉文忠的其他文章在他的個人部落格更多葉文忠的精彩好文請見《ETtoday新聞雲‧名家專區》,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論壇歡迎更多參與,投稿請寄editor88@ettoday.net。

►►►隨時加入觀點與討論,給雲論粉絲團按個讚!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