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再碰手機! 睡前1小時試試這6招治「晚睡強迫症」

▲夜晚躺上床卻睡不著?(圖/達志示意圖)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你有「晚睡強迫症」嗎?明明沒事卻捨不得睡,不由自主地等著到了某一個時間,確認勞累已經「忍無可忍」,才肯進入夢鄉。《生命時報》引述專家指出,熬夜可能造成肥胖、記憶力下降、腸胃危機及心臟病風險等7個惡果。報導也建議,睡前一小時不妨完成6件事,或許能幫你一覺到天亮。

長期晚睡的7個惡果:
1.耳聾耳鳴
睡眠不足容易造成內耳供血不足,傷害聽力,長期熬夜可能導致耳聾。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2.肥胖
熬夜的人經常吃宵夜,不但難消化,隔天早上還會食慾不振,造成營養不均,引起肥胖。

3.皮膚受損
皮膚在晚上10點至11點進入保養狀態,長時間熬夜,人的內分泌和神經系統就會失調,使皮膚乾燥、彈性差、黯淡無光,出現暗瘡、粉刺、黑斑等問題。

4.記憶力下降
熬夜者的交感神經在夜晚保持興奮,到了白天就會出現沒精神、頭昏腦脹、記憶力減退、注意力不集中、反應遲鈍等。時間長了,還會出現神經衰弱、失眠等問題。

5.腸胃危機
胃黏膜上皮細胞平均2至3天就要更新一次,並且一般是在夜間進行。如果夜間進餐,使腸胃得不到休息,會影響修復過程。另外,宵夜長時間停滯在胃裡,促使胃液大量分泌,對胃黏膜造成刺激,久而久之,易導致胃黏膜糜爛、潰瘍。

6.免疫力下降
經常處於熬夜、疲勞、精神不振的狀態,人體的免疫力跟著下降,感冒、過敏等就會找上門。

7.心臟病風險
長期日夜顛倒的人,不僅脾氣會變壞,內臟也得不到及時調整,使心臟病的患病機率升高。

▲晚上沒睡好,隔天精神不濟。(圖/達志示意圖)


2招「心理牌」甩掉晚睡:

1.給自己心理暗示
明確晚上是休息時間,當大腦告訴你不能睡時,你告訴自己「不能被這種意識掌控,我已經很睏了,應該馬上睡覺」。

2.嘗試轉移注意力
睡前強制關掉手機、電腦,閉上眼睛,讓腦袋處於空白狀態。如果很難做到,可以選擇特定的行為取代強迫性晚睡的行為,例如洗漱、敷面膜、泡腳等。

▲睡前玩電子產品,會影響睡眠品質。(圖/達志示意圖)


睡前一小時試試做6件事:

1.關閉電子產品
研究顯示,睡前玩手機、平板等電子產品,會使褪黑激素分泌量減少22%。褪黑激素減少會造成生理時鐘混亂,引起失眠。

2.計劃明天要做的事
入睡時想著明天要做的事,導致焦慮不安。建議睡前可以把隔天要做的事在筆記本上做一個簡單的整理,了卻「心事」再上床睡覺。

3.準備好第二天的衣服
不少人上床後反復思考自己隔天要穿什麼,因此影響睡眠。如果每天睡前打開衣櫃,利用充足的時間為隔天的衣著做好規劃,可以省掉很多糾結。

4.熱水泡泡腳
熱水泡腳可以加速腳部血液循環,更多血液流向下肢末梢血管,大腦血流量相對減少,讓人產生睏倦感。需要注意的是,水溫以40度左右為宜。

5.聽輕柔音樂
當耳朵接受到有規律的音樂節奏傳送到腦部,腦電波頻率會隨之與該刺激產生互引作用。這些身體與腦部的互引作用,會使心靈放鬆平靜,從而促進睡眠。

6.創造黑暗的睡眠環境
研究顯示,在完全黑暗的的環境裡入睡,能對褪黑激素的分泌產生影響,從而提升睡眠品質,改善情緒並增強活力。建議睡前可以關掉小夜燈,拉好窗簾,為自己營造一個回歸自然的「黑暗睡眠」。

★圖片為版權照片,由達志影像供《ET新聞雲》專用,任何網站、報刊、電視台未經達志影像許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轉載!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