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行中彈體會滾轉 中科院「海劍羚飛彈系統」霸氣登場

▲「海劍羚飛彈系統」於海事展中再度亮相。(圖/先勢公關提供)

財經中心/綜合報導

高雄國際海事船舶暨國防工業展於9月18日圓滿落幕,其中由中科院研製的「海劍羚飛彈系統」(Sea Oryx Missile system),在去年「台北國際航太科技暨國防工業展」首度亮相,今年又在海事展中再次陳展,該型飛彈主要用於攔截巡弋飛行型態的反艦飛彈與其他飛行器,常見於國外先進軍武。

由於現代反艦近迫防禦系統已走向短程飛彈(如公羊飛彈系統),在落實國防自主政策,及解決國軍買不到「公羊飛彈系統」的困境下,中科院開始研製國造「海劍羚飛彈系統」,該系統已列明年國防預算中的七項新建案之一。

此飛彈系統自初次陳展模型,到再次陳展,相隔一年的時間,因必須同時滿足微型化、系統偵蒐武器系統、並彌補方陣快砲面臨飽和攻擊威脅之罅隙,研製過程面臨一段不小挑戰時,但成品已達成中科院在「一種構型,三軍通用」的理念下,努力發展國軍需要軍備之使命。

「海劍羚飛彈系統」與美德聯合研發的RIM-116滾體飛彈(RIM-116 Rolling Airframe Missile)雷同,射程15 km,是一種以紅外線與被動雷達整合導引的輕型、點防禦艦對空飛彈,使用於美國、德國、南韓等國家的軍艦上,用來攔截巡弋飛行型態的反艦飛彈與其他具有威脅性的飛行器。

該型飛彈命名為「滾體飛彈」(Rolling Airframe Missile,縮寫RAM),主要是因飛彈在飛行時彈體會不斷滾轉。另外,由於其縮寫「RAM」正好是英文中白羊、公羊之意,而又常被譯為公羊飛彈,美國軍方也使用公羊的圖案作為其標誌。因裝置在艦上,亦有稱SeaRAM,即海公羊飛彈系統。

過去,我國海軍艦艇面對化解攻艦飛彈威脅僅有方陣快砲單一選項,雖然其射速達每分鐘4500發,但持續發射不到半分鐘(約20秒),如遇來襲的反艦飛彈超過3枚,恐早已沒戲唱,在臨戰間,發射完畢是沒機會再度裝填彈藥。

如今,有「海劍羚飛彈系統」,不僅可以提供作戰艦多一種選項或是換裝,甚至緩解艦船遭受飽和攻擊之威脅。當然,更能提供海軍其餘的輔作戰艦,如兩棲戰車登陸艦、兩棲船塢登陸艦,甚至是油彈補給艦等,皆能獲得局部有限的自衛能力,對於過往置重於主作戰艦的防禦力擺在第一順位的思維,提供了改變契機。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