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ers/領導者英明,就夠了嗎?

出處:Cheers雜誌第192期
口述/沈方正 整理/盧智芳 圖片來源/stocksnap.io

當上總經理一年後,我開始認真思考:到底怎樣才是好的團隊領導者?一面想,一面發現自己心底有種強烈的焦慮。

從部門主管到總經理,我都是很年輕就擔任這個職位。年紀輕輕當主管,總覺得速度最重要,能在最短時間內以最快速度解決最多問題、完成最多工作,才是展露個人績效或部門表現的指標。所以不管做什麼事,都不自覺地拉高轉速,就像高速播放的畫面一樣,每項決策、每個動作都要快,而且愈快愈好,能更快,就再快一點。

這項原則落實在每天工作中,最明顯的「症狀」是:只要有同事來問我問題,我幾乎可以馬上給出答案,發出指令的當下,也自然而然要求對方迅速完成任務。從主管到團隊,看來都在緊湊的節奏下運轉;環環相接,確實也創造了某種組織運作的高效率;然而隨著時間過去,我在管理上的歷練愈來愈多,回頭去看當時的這些做法,卻發現其實掉進一個很大的盲點。

主管的從容不是靠快解,而是能獨立思考的團隊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當上總經理一年後,我開始認真思考:到底怎樣才是好的團隊領導者?一面想,一面發現自己心底有種強烈的焦慮:那就是只要我人一不在,就算只有短短幾天,也會對現場管理或服務品質感到不安。除了擔心沒有親自坐鎮,會不會突然「出包」或冒出意外狀況,更擔心同事在「無人可問」之下,會不會無法獨立應付?

另一端,把本來業務交付其他幹部承接的過程,也不如想像中順利。他們都是過去和我長期共事的夥伴,卻在這時出現明顯的能力缺口。於是觸動我更深地反省:是因為對大家培育的專業還不夠,或是公司沒有創造更多的挑戰?各種苦思中,連一些極端的念頭都跑出來:是不是自己要求得還不夠嚴,標準應該再拉高一點?

癥結究竟出在哪裡?

反覆探尋了很久,我發現今日同事的「不足」,或許正源於從前的過分「求快」。在中國人的管理文化中,總是習慣期待「老闆英明」,相信只要有了英明的老闆,一切難題都能迎刃而解。所以包括我在內,一旦成為主管,期許自己不斷變得「更英明」的按鍵,也跟著自動打開。可是,自以為每件事「對症下藥」、充分發號施令的後果,卻是做這件事不再有其他的可能性,過程中,其他人有沒有學習?有沒有累積出「屬於他」的經驗?都在追求「快+準」的前提下,無暇被顧及。

結果,每次當同事帶著疑問來找我,我所謂的「回應」,大多是「你這樣做對嗎?」、「為什麼不能在時間點前完成?」本質上不是對他展現同理心,反而是挑剔或挑戰。同事問什麼,我多半就答什麼,既沒有更多延伸,也很少為彼此多留些餘裕,針對「你為什麼這樣問?」有更多追問跟探索。

【全文未完,完整內容請見《Cheers》192期
【本文由Cheers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延伸閱讀

不可以稱讚、斥責、教導?3個帶人法,讓部屬自動自發做事

最好主管第一名:不搶功,將100%榮耀歸給部屬

7種值得追隨的好老闆,請把握第3種

更多精彩報導,詳見《Cheers雜誌網站》
※本文由Cheers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