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偉文/從總統的飲食 看食物政治學

▲總統蔡英文自費聘女廚師,月薪約六萬元。

文/李偉文

日前蔡總統在總統府聘任專任廚師的事情,引起一陣討論,因為對比於之前馬總統沒有廚師,總是吃便當,有人認為蔡總統太奢侈了,但是遇馬則反的人,反而批評馬前總統太虛偽了。

其實持平而論,總統府裡有個專任廚師,不算奢侈,至少比法國總統歐蘭德每個月花三十多萬台幣聘個專用理髮師在總統府待命等著隨時幫他理頭髮,專任廚師每天調理健康安全的食物給總統及隨侍安全人員,應該是名正言順多了。

不過批評馬前總統虛偽的人,也真的是太刻薄了,或許你不認同當到如此大官還這麼節儉,但是我們也不能不同意,馬總統一路走來,始終如一,節儉是他的本性,而且不管怎麼說,一個人珍惜資源並且身體力行,終究是個好的品德與典範的行為!

飲食在這個時代,不只是個人習慣,還是一個人品味與價值的呈現。不只是西方人說you are what you eat,「吃」這件事,對於大部份的華人是非常有吸引力的,從古代的漢書就這麼寫著:「王者以民為天,而民以食為天。」甚至道貌岸然的孔老夫子也這麼說:「禮之初,始於飲食。」

其實不只華人喜歡吃,很會吃,「吃」是所有生命最基本的天性,飲食甚至可以說是人類文明產生的原動力呢!英國牛津大學歷史學教授就曾這麼說,食物是世界史裡最重要的課題,發明烹飪,因此發展出共同進食的社群,是人之所以為人的分水嶺。

然後,隨著飲食的複雜與儀式化,吃東西對人類已經不再只是為了活下去,而有了文化的意涵,然後畜牧的發展,從狩獵到生產,再來農業的發明,更是人類文明進展的里程碑,直到近代飲食工業化,食物大量製造與長途運輸,更與現今的環境、生態以及人類的未來息息相關。

▲馬英九總統最愛!「中興便當」3 菜1果,8年吃不膩。

英國作家吳爾芙曾經這麼說:「如果沒有好好進餐,那也沒辦法好好思考,好好愛。」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如吳爾芙所講的一樣,我覺得華人在生命中任何高低起伏的時刻,不管是婚喪喜慶,迎新送舊,都是用吃來表達,甚至賠罪、談判,幾乎什麼事情都可以在飯桌上解決,真是神奇啊!

吃也攸關個人的健康與人類的未來。

《紅色牧人的綠色旅程》作者霍華李曼所寫的,他曾是美國大型畜牧場的經營者,可是他在自己脊椎腫瘤差點癱瘓後,挺身而出揭露了畜牧業的黑暗真相,並且深自反省:「我們是否已盡力為後代子孫做了一切能做的事?世界上的樹木是否比我們出生前還多?空氣是否更新鮮?水源是否更潔淨?人們是否過著更長久、更健康的生活?飢荒是否更少?這個世界是否是一個更和平的地方?」

霍華李曼揭露工廠化的畜牧業為了追求獲利、提高產量,餵食牛隻的是含有高劑量農葯、生長激素以及多種動物屍體磨碎而成的飼料,畜牧業對人類以及我們賴以為生的環境與土地已造成難以彌補的嚴重影響和傷害。

因此他很嚴厲地提醒:「在一個被毒化的星球上,人類是無法長久生存下去的,一個環境保護者吃肉,就好比一個自稱為慈善家的人卻對慈善事業一毛不拔一樣令人存疑。」

我幾年前也曾替《糧食戰爭》寫過導讀,也因為這本當年的公務員選書而到過二十來個中央機關與地方政府演講有關糧食問題,也很感慨其實大多數人並不知道自己究竟每天吃下什麼東西,這些東西從那裡來,造成世界什麼影響?

全世界所有人類的生活,在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有了非常巨大的改變,首先是將生產砲彈炸葯的軍需工業直接改成肥料農葯殺蟲劑的工廠,開始了單一作物大量栽種――綠色生產革命。之後再加上科技的高度進展與全球化的推動,人類的生產與消費就逐漸脫離了與自己生活土地與環境的關係。

這些年我經常在各個公務員訓練中心與中央機關講授「永續發展與環境倫理」的課程,我一定會跟那些有權力分配資源決定政策的政府官員強調,面對不可預測的未來,台灣要能永續發展,最重要的關鍵在於我們生存基本所需的糧食與物資能夠維持一定的在地生產,當全球化的大量生產與運輸中斷時,我們二千三百多萬人口有沒有辦法在台灣活下去?

也常常有很多民眾問:「為了環境,為了後代子孫,我可以做什麼?」

答案很簡單,而且每一個人真的可以做得到,就是從我們每天的飲食做起,當我們舉起筷子的時候就可以當個保護環境的超人。

►►►隨時加入觀點與討論,給88論壇粉絲團按個讚! 

●作者李偉文,長期關注環境與教育的牙醫作家,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88論壇歡迎多元的聲音與觀點,來稿請寄:editor88@ettoday.net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