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銀行家/證券業建言:活絡台股帶動產業發展

▲台灣銀行家7月號封面。(圖/金融研訓院提供)

永豐金證券董事長陳惟龍:吸引新創產業群聚,注入台股成長力

文/陳惟龍

2015年受到國內投資氣氛不佳、保險資金持續增加海外投資,以及民眾對於海外證券投資金額維持高檔,使得2015年金融帳流出金額達到685億美元,創下近年新高。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台灣投資率(投資占GDP比率)在1990年代尚有35%,至2005年以後跌破30%便逐步下滑,到近年來一直維持在20%∼23%徘徊,台灣投資率偏低,儲蓄率偏高(詳見圖)。海外資金直接投資(FDI)表現更差,2014年台灣FDI的金額僅28億美元,遠低於同期間的中國大陸1,285億美元(不含港澳)、香港1,033億美元、新加坡675億美元,也較南韓99億美元低許多。

於此同時,加入經貿區域整合協定,勢必是以外銷為主的台灣,不可或缺的重要競爭利基,但目前台灣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與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等相關協定遲遲未有進展,不但失去價格競爭優勢,也喪失區域跳板的角色,長期下來停滯了台灣產業升級的發展。

此外,台灣科技業邁入產業成熟期,企業均傾向將盈餘發放現金股利給股東,雖然使台灣股市在全球股市中屬於相對低風險、高現金殖利率的市場,但若股市大量的資金都是以現金報酬率為交易目的,缺乏短線交易動機,長期下來也容易造成股市交易量低迷,這點從2002年證券市場週轉率超過200%,到2015年僅到70%左右也可一窺。市場流動性已處於歷史的低點,必須特別正視。

加上本土資金在台灣投資股票,自然人投資除交易稅外,股利綜合所得稅,以及股利二代健保補充費、利息補充保費,甚至討論再從股利所得課徵長照保費等,這些不論本金賺賠的額外成本,抵銷高現金殖利率的吸引力,也加深本土資金出走海外的推力。在國內投資環境面臨上述國內資金持續外流、海內外資金投資意願低落、外部性因素影響台灣產業競爭力、產業缺乏成長造成股市弱化、內外資在租稅負擔上的不公平等現況下,建議可從以下4個方向帶動股市繼續成長的活力。

1.創新產業,提升資本市場的活力
過去台灣資本市場,憑藉著產業創新發展,造就一波波榮景,從半導體、PC/NB,一直到面板、DRAM、IC設計等,台灣科技產業在世界供應鏈舉足輕重。然而2000年後,台灣產業效率經濟的運作模式已至極限,不能再以降低成本提升效率的方式做為唯一的經營模式。台灣未來非常需要「創造價值」的新創事業,政府應該利用台灣既有的優勢,設立適當平台,發揮中小企業優勢來面對國際化的環境。又如台灣的學術及研究機構有很多具有創意的研究成果,政府應協助其商業化,並善加利用資本市場的角色,讓更多創意研究成果能開花結果。

2.成長型企業是股市強心針過去10年蘋概股一直是台灣股市資金主要追逐標的,而近年資金轉向追逐汽車電子及生醫器材類股,此類公司評價動輒30倍,甚至高過國外類似的公司,這顯示台灣資本市場對於成長型企業仍非常支持,充分發揮資本市場對新創事業支持的積極角色。因此,不同類型的公司掛牌可以增加股市的多元性,減少對單一產業的倚賴,而透過資本市場功能,新創公司亦可增加擴大規模的機會。新產業代表新商機,新創產業聚集後會產生群聚效應,整體資本市場的活絡也就必然發生。

3.五大創新
當前政府聚焦發展的亞洲矽谷、生技醫療、綠能科技、智慧機械及國防航太等五大創新產業,是台灣產業轉型重要策略,新政府各部會如果能落實執行,或積極輔導創新產業發展,未來必定能開花結果,成為帶動證券市場增長的重要指標。

4.放寬海外企業來台上市的限制,提升資本市場國際化海外企業以F 股在台上市(櫃),截至2016年4月,上市有53家、上櫃有32家,據分析統計,F股的流通量、本益比及資訊透明度與本地企業毫不遜色,這是可以持續努力的政策。此外,多鼓勵海外公司來台掛牌,尤其是允許大陸地區知名上市公司以T股在台掛牌,讓全世界的資金駐足在台灣,讓台灣成為亞太籌資中心。這亦可以創造本地股市的多元性,長期更能刺激本地類似新創事業的發展。

短期來說,目前台灣的稅制規劃對本土資金並不友善,投資人寧可放棄高額的現金配息,也不願意參與每年股市的除權除息,這讓空有高現金殖利率且公司治理優良的台灣股市,失去吸引力。

長期來說,台灣股市的問題與經濟問題一致,是屬於結構性的產業轉型問題,台灣至今無法脫離效率經濟的經營模式,所以對於周邊國家挾其低成本的競爭,無法順利轉型。產業轉型或扶植本地新創事業並非一蹴可幾,資本市場其實有更多彈性的做法,如台灣股市可多與其他股市建立連結關係,互補各市場的特色,並減少交易的障礙,這絕對是鼓勵資金在本地交易的重要措施。正處於弱化的證券市場,台灣需要有更開放的思維,才能恢復台灣證券市場的國際競爭力。

元大期貨總經理周筱玲:稅負合理化、公司透明化,找回投資動能

文/周筱玲

自2013年證所稅實施,加上中國大陸股市興起的磁吸效應,近年台股量能大不如前,今年6月4日集中市場交易量更只有302億元,乃是自2008年12月29日以來的新低,國內中實戶或出走海外,或改以外資身分投資台股,以達到避稅的目的。過去證所稅實際稅收有限,即便目前已經廢除,但已造成台股成交量能低迷,上市櫃公司本益比亦遭到下修,不利公司資金的籌措,評價偏低亦容易遭到競爭對手覬覦,故而如何引導資金回流台股,已是當前資本市場重要議題,僅提供幾點淺見。

1.稅負合理調整,相較鄰國需有競爭力
首先,「股利扣抵減半」政策恢復全額扣抵,並取消二代健保對股利所得課徵補充保費。台灣上市櫃公司今年配發的現金股利達1.13兆元,以台股目前的市值換算,現金殖利率達4%;但現金殖利率要能落實,必須建立在完全填息的假設上,若出現貼息反而要蒙受損失。

目前多數國家股利與所得採分離課稅,香港、新加坡免稅,中國大陸持股1年以上亦免稅,台灣股利所得則要計入綜合所得稅,富人稅實施後最高稅率達45%,再加上股利扣抵減半,與二代健保需課徵2%的補充保費,讓投資人參與台股除息的意願大降。

其次,證交稅率適度調降。比較鄰近的亞太國家,證所稅僅有韓國與日本課徵,香港、新加坡原則上都免稅,中國大陸只針對法人課徵,韓國亦僅針對法人與大股東。在證交稅部分,台灣的證交稅偏高其實已有加入證所稅的概念,但鄰近的中國大陸、香港、新加坡印花稅率僅0.1%至0.2%,台灣在經濟成長狀況又相較偏弱下,很難吸引資金關愛的眼神。

※ 精彩全文,詳見《台灣銀行家2016年7月號》。
※ 本文由財團法人台灣金融研訓院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關鍵字: 證券業永豐金台股產業陳惟龍周筱玲元大期貨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推薦閱讀

台灣銀行家/加入金融科技 生態圈加速轉型

台灣銀行家/加入金融科技 生態圈加速轉型

近年金融科技風潮席捲全球,麥肯錫(McKinsey)2015年金融科技報告指出,10年內金融業40%的營收與60%的利潤可能被非金融公司拿走。《Bank 3.0:銀行轉型未來式》的作者布雷特.金恩在2014年的《Breaking Bank》一書中也指出,未來10年金融事業模式的改變,會遠遠超過過去200年改變的總和。

2016-07-06 09:52

台灣銀行家/3招讓夾層融資加速上路

台灣銀行家/3招讓夾層融資加速上路

公部門協助,將提高銀行放貸中小企業意願。為協助銀行強化其以夾層融資方案來協助解決企業的發展,公部門推出具有誘因的輔導方案來加以適時輔導是相當必要的。在公部門擔保下,核貸可成案的機率將大幅提高。

2016-07-06 09:58

花錢不手軟!8成爸媽提早存教育金 比例勝過日韓

花錢不手軟!8成爸媽提早存教育金 比例勝過日韓

畢業季來臨,升學不僅是學生們即將面臨的重要課題,家長們更積極為孩子下一階段的升學計畫做好安排。根據萬事達卡最新「消費者購買傾向調查-教育」顯示,台灣家長非常注重下一代的教育,並且懂得預先規劃教育儲蓄,高達82%台灣家長會為小孩準備教育基金,比例超越鄰近的日本與韓國。

2016-07-05 18:47

搶攻金融科技 台新銀攜韓亞銀跨國合作

搶攻金融科技 台新銀攜韓亞銀跨國合作

台新金控旗下台新銀行宣布,與韓國第一大韓亞金融集團旗下韓亞銀行(KEB Hana Bank)就金融科技的戰略性業務簽定合作備忘錄,成為國內首家與韓國銀行合作金融科技的金融機構。

2016-07-05 10:02

千萬退休金怎麼存? 專家:利用4帳戶規劃

千萬退休金怎麼存? 專家:利用4帳戶規劃

據統計,國人退休後至少需要1500萬元,若想要追求活躍老化,除了注重健康養生,專家建議利用SMART退休規劃術,設定理想退休生活目標(Specific)、衡量需求與缺口(Measure)、風險評估(Assess & Risk management),並搭配退休保險4帳戶,從養老、醫療、長看、娛樂四面向著手。

2016-07-05 11:42

台灣存款保障最高300萬 排名世界第3

台灣存款保障最高300萬 排名世界第3

不管是數位銀行還是傳統存款戶,只要吸取存款的金融機構,有懸掛中央存保公司發給的大型「存款保險標示牌」,代表該機構的保戶存款是有保障的;中央存保副總經理蘇財源表示,台灣存保最高保額為300萬元,排名世界第3名,僅次於美國、歐元區。

2016-07-05 16:45

算力通膨來臨「GPU來救」 黃仁勳再提:買越多、省越多!

算力通膨來臨「GPU來救」 黃仁勳再提:買越多、省越多!

輝達(NVIDIA)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黃仁勳2日在台大體育館發表演說,會中除了介紹目前利用AI和台灣合作天氣預報及利用AI和鴻海打造智慧工廠外,黃仁勳更詳細介紹今年推出的Blackwell架構GPU,更驚喜曝光在Blackwell之後的新一代GPU平台,代碼是Rubin,將於2026年推出。

2024-06-03 00:48

首例!全球最大保麗龍廠爆家族爭權 長子海外翻案告92歲老媽

首例!全球最大保麗龍廠爆家族爭權 長子海外翻案告92歲老媽

全球最大保麗龍(發泡聚苯乙烯)廠「見龍化工」創辦人廖有章2010年離世後,長子廖振鐸與股東派為爭奪集團經營權鬧得不可開交。全案原在2022年由最高法院裁定,見龍公司經營權歸屬廖有章妻子廖黃香與次子廖文鐸等股東,想不到2年過後,廖振鐸在獨派律師洪偉勝協助下,重新企圖在上層英屬維京群島(BVI)發動訴訟,提告92歲媽媽廖黃香不適任遺產管理人,要求撤銷遺產管理人資格,成為會計圈股權移轉特殊案例。

2024-06-03 00:05

從《航海王》到國際駭客攻擊啟示 看強化重訊揭露策略背後思維

從《航海王》到國際駭客攻擊啟示 看強化重訊揭露策略背後思維

日前,證交所公告修改重大訊息揭露規則第26款,規定企業在遭受駭客攻擊且可能發生資料外洩時,必須發布重大訊息公告。安侯企管執行副總經理林大馗表示,此規則的修改迫使企業正視過去隱瞞不報的思維,更需積極應對資訊安全事件所帶來的影響。

2024-06-03 00:02

黃仁勳演說/欽點5台廠導入機器人應用 鴻海、巨大都在列

黃仁勳演說/欽點5台廠導入機器人應用 鴻海、巨大都在列

輝達(NVIDIA)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黃仁勳今(2)日發表演說,在提到機器人應用時,也點名和眾多台灣廠商的合作,其中就有5家台廠優先參與。包含自行車大廠巨大、台達電、緯創、和碩等,黃仁勳也特別介紹NVIDIA和鴻海合作的最新虛擬工廠,其利用的技術就是NVIDIA Blackwell HGX 系統。

2024-06-02 21:01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