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氣象預報員一天 24小時值班還得抗民酸「報不準」

▲氣象局氣象預報中心。(圖/記者賴文萱攝,下同)

記者賴文萱/台北報導、攝影

在中央氣象局裡有一群預報員全年無休24小時輪班,隨時監控即時天氣及掌握未來天氣動向。一踏入氣象預報中心,就看見每個人的辦公桌上至少都配備3個螢幕,分別監測各種不同的氣象資料。近年來極端氣候如高溫、強降雨等出現頻率也更加明顯,台灣「下雨的日子變少,但大雨的日子變多」,隨之而來,氣象局對於天氣的監測就必須更加即時與緊密,讓民眾能儘早採取必要的避災避難措施。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氣象局氣象預報中心課長黃椿喜。

帶領記者認識環境的氣象預報中心課長黃椿喜,同樣也是預報員出身,他笑說,即使到現在他也仍然是預報員,只不過資深了點。氣象局的預報員通常都是通過高普考進來的,採12小時2班制輪班,工作時間從早上8點一直到晚上8點,接著另一班再從黑夜輪回白天。

▲氣象局氣象預報中心辦公室。

預報員的一天,會先從一早的「天氣討論會」開始,黃椿喜說,這有點像是合議會一樣,由值班預報員先進行天氣報告,大家再一起討論出最有可能的天氣預報,並以此訂定對外播報的說法。結束討論會後,就會分成漁業、陸地、短期監測、資訊統整、對外諮詢、繪圖6大項目分工合作完成一天的使命。

▲預報員得隨時監測即時天氣資訊。

面對極端天氣的挑戰,對於氣象的掌握必須越來越精緻,從最早大範圍縣市預報精進至小範圍的鄉鎮預報。以往預報員可能1~2周就能上戰場,但現在就得先訓練3~6個月時間,打穩基礎功力後,上任就能獨當一面,預報品質也能提升。

▲氣象局氣象預報中心課長黃椿喜。

「要靠對氣象的熱情撐下去」,黃椿喜說,預報員工作比一般人想像的還要辛苦,除了一定要具備的氣象專業外,還具備說話技巧、統整天氣資料的能力,此外,EQ也要夠高,以應付每天少至30通,多至100多通來自媒體、民眾「急切的」洽詢電話,而且越忙的時候如颱風天,電話也會越多,但預報員還是得精準的解說,解除大眾的恐慌。

▲▼預報員要經過重重訓練才能上線。

外界總常會酸氣象局「報的不準」,但他認為,近年許多很敢言的氣象專家都跳出來預報天氣,也就出現「先喊先贏」來賭一把的狀況,賭贏了就會被說報的準,若失準,外界對於氣象專家可能不會怎樣,但氣象局只要一喊錯就會出問題。

「其實很多狀況氣象局都早已掌握」,黃椿喜說,但還是得「分不同階段,做不同的事」,要有一定信心度的預測,才能對外發布並隨時去修正。面臨極端天氣變化多端的挑戰,「每個預報員必須對預測負責」,品質也被須被掌握,持續堅持並精進,才能繼續建立出氣象局對外的權威度。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