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地價暴漲3成嚇壞業者 財政部擬推浮動地租救促參

2016年06月21日 16:55

▲財政部次長蘇建榮。(資料照/記者徐珍翔攝)

記者徐珍翔/台北報導

財政部21日下午舉辦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招商大會,次長蘇建榮接受訪問時提到,各地方政府今(2016)年調漲公告地價逾3成,造成促參、招標設定地上權等案件的租金成本增加,恐影響民間業者的投資意願,因此,財政部正研擬配套,未來可能放寬現行固定以公告地價3.5%作為土地租金的規定,將超過1%部分改採浮動計算,藉此調節租金漲幅

一年一度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招商大會今天下午在台大醫院國際會議中心2樓登場,相較去年台北國際會議中心1樓的寬敞空間,現場顯得擁擠,一名幾乎年年會報到的商用不動產仲介業者接到記者電話,甚至表示不知此事,不動產市況冷清由此可見一斑。

這位不願具名的商仲業者透露,台北市政府打五大案的作法,確實讓民間業者對參與公共建設一事卻步,當下台北市政府也正設法補救,根據今天才收到的函文顯示,從7月1日開始,台北市主辦促參案、地上權案都將適用新規定──土地租金漲幅不得超過6%,希望釋出善意,降低公告地價調漲所造成的不確定因素,「這想法是對的」。

商仲業者指出,其實站在民間角度,無論是促參、招標設定地上權等案,都希望風險可控,其中,成本便是至關重要的一項考量,最怕一開始評估是一套標準,建設完成又是另一套標準,難怪會影響投資意願;不過,針對財政部「土地租金採浮動機制」構想,該業者表示認同,直言雖無法讓民間完全釋疑,但至少可達到降低不確定性的效果

財政部推動促參司副司長李嘉珍則坦言,在台灣,民間參與公共建設獲利有限,能在5%到10%之間已算不錯,當初中央政府站在替全民創造最大獲利的制高點,各項促參、招標設定地上權案都以市價7成作為招標底價,結果根本乏人問津,「有過高理想,標再多次也出不掉,促參還必須要有市場性。

因此,財政部開始用各種方式測水溫,像目前和高雄市政府共同「出地」的高雄捷運凹子底站旁200億元商業區開發案,就交由高雄市府主導,藉此拋開中央政府的包袱,據悉,未來該案地租可能包含公告地價1%,以及2%彈性地租,與財政部正研擬的地租浮動機制相去不遠,可作為該方案測試標的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