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擺臭臉演到變酒友 卜學亮:對金士傑心悅誠服

▲卜學亮說,台下的觀眾其實都是米奇,跟著他一起上這「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圖/果陀劇場提供,下同)

記者顏賽芬/專訪

很多人愛看舞台劇的熱鬧,任憑台上誇張的悲、誇張的喜,帶著我們抽離現實生活兩、三個小時,而果陀劇場的《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卻追求用自然、貼近生活的方式,讓觀眾和自己安靜的聊一聊。

《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劇本改編自美國新聞工作者米奇艾爾邦的回憶錄,記錄他成名後與罹患漸凍症的大學恩師重逢,並陪伴對方走完生命最後一里路的故事。原著在1998年出版後熱銷全球,這場探討生與死的師生對談也改編成電影、舞台劇。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金士傑:這個戲好,是因為貼近生活

飾演莫利教授的金士傑已經是舞台劇經驗極其豐富的國寶級演員,一開始接獲演出邀約時,對這個戲並沒有把握,怕太教條、悶了,觀眾不喜歡。但拿到劇本後反覆排練,至今演出超過170場,他卻越演越有滋味。

兩岸的觀眾對這個戲提出不少好評,誇演員演得好,但金士傑說,「這戲好,是因為它提供一種新的表演方式,展現出表演新的滋味兒,一般劇場很少採取這種方式──大量的貼近生活。」與金老師演對手戲的卜學亮也說,「慢慢覺得自己不是在演戲,在台上我們是玩真的。」

「全世界的人都知道這是一個真實故事。」金士傑說,「這個戲又有點半紀錄片,不是很戲劇的劇本,是現實生活很真實的轉載,所以演員不能太加油添醋的搧風點火。通常舞台劇我們依賴大量的手勢、更大的抑揚頓挫,更大的地位走動、停頓,這部戲裡我們把它磨平了,淡淡的,仍然有許許多多的暗潮在裡面洶湧,但也不能夠太露。

▼下半場情緒戲多,卜學亮有時會喝點小酒幫助放鬆情緒。

卜學亮:觀眾誇獎的,十之八九是金老師排演提醒過的

這種淡如水卻讓戲越陳越香的表演方式是導演布置劇本、兩個演員長期切磋下來的成果。多次與楊世彭導演合作的果陀劇場表示,楊導排戲十分嚴謹,台上一分鐘要排演一小時,也就是說100分鐘的戲,排演時間就是100個小時,一個鐘頭都不能少。

而演員之間的互動也並非一開始就那麼自然,金士傑曾開玩笑說,阿亮四年前第一次排演時,聽到他給的表演筆記「表情有點不悅」。卜學亮也大方坦承,「講實在話,一開始我沒有虛心學習啦!」

卜學亮說,「我對金老師一直是久仰大名,所以當初接這個戲,會想有點『功利』的想說沾他的光,在話劇界的地位馬上可以連跳好幾級。不過,畢竟我在演藝圈也有一定的資歷,心裡難免覺得『有些地方我也不見得輸你很多吧!』老師給建議也給的很客氣,沒有要我一定得改,反而要我去想這個角色是怎麼思考的。」

觀眾就是最好的試金石,卜學亮說,「演出後得到的好評跟讚美,十之八九都來自金老師排演時給的提點。你不得不服氣,慢慢就心悅誠服了。」金士傑讚許他,「相當能保持原汁原味。」

演出前一天就沉澱心情,是把戲演好的「厚道」

然而,螢幕形象歡樂、陽光的卜學亮也坦言曾經不習慣演感情戲那麼重的角色,「這個戲不好演,最開始的時候,一到演出前一天日子就難過了,要讓自己保持在感性一點的狀態上台,你自己要感動才能去觸動到觀眾嘛。」

金士傑也說,「這個戲字句密,演員稍微心裡面一粗、一滑,很多東西溜得一下就過去了,還沒感覺台詞就已經說完了,可能會閃失許多東西。要能夠一直保持在狀態當中,我覺得演員的為人還滿重要的,使自己在一個真真切切的狀態裡面,不能打馬虎,當然我們心中有一種厚道,不那樣的話會對不起這個戲,演出前我們大概都會自我戒嚴,不跟人說話。」

而這份「厚道」楊世彭導演都看在眼裡,看完今年巡演的台北兩場演出,到後台便大聲稱讚,「太奇怪了!這戲演那麼多次,你們太沒有任何疲態,怎麼做到的?真不錯!」

就如同原著是值得反覆閱讀的好書,這齣戲裡同樣兩個演員,超過170場的演出不是第一場的複寫,對觀眾跟演員來說,每一次都是更深切、更「舒服」的體認。《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今年巡演將於10/09-10在台南文化中心登場,10/17-18則在桃園展演中心展演廳,演出訊息與購票請上http://goo.gl/PFwCA2。

▼兩位演員演出多場卻不見疲態,楊世彭導演(中)相當讚賞。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