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 G+
首頁 品生活 美好生活,從味蕾上的想像開始

Cheers/美好生活,從味蕾上的想像開始

2015年08月24日 15:00

出處:Cheers雜誌第179期
文/盧智芳 圖/王創緯

能談料理的人不少,然而帶著「人類學家」和「專業廚師」兩項背景,使莊祖宜談起做菜,就像加了道獨門調料般,讓聽的人格外有致有味。

對她來說,料理不只是砧板上的遊戲而已,更是對生活、對人的探索,所以比起步驟、配方的講究,從她口中出現更多的,是「味道」、「好吃」、「舒服」這樣直觀、又結合味蕾與內在感受的字眼。

這幾年來,跟著擔任外交官的另一半四海為家,莊祖宜在餐桌上的探險,從台北不斷延伸,擴充到波士頓、香港、上海、華府特區以及目前的印尼雅加達。不同社會的飲食經驗,不但讓莊祖宜的觀察更有趣,呈現方式也更加多元。

最初,她在部落格上為文分享廚房中的所見所聞和料理點滴,2011年的秋天開始,逐漸轉化成一部部「廚房裡的人類學家」系列短片。沒有攝影棚也沒有腳本,完全在自家廚房錄製,再透過一群上海大學生義工幫忙剪輯轉檔,上傳到YouTube和優酷,於是,料理在她的現場詮釋下,瞬間立體地變成了一場場好看又好玩、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知識+實做」秀。

不管透過什麼形式,一直以來,莊祖宜講的倒全是同一件事:「飲食之均衡、人際之和諧、環境之改善,都可以從回歸廚房開始。」而回歸廚房、打破洗手作羹湯的心理障礙很難嗎?不,答案更簡單,莊祖宜這麼說:「只要愛吃就夠了。」

Q :最近對什麼事最感興趣?

我住在印尼雅加達,現在(編按:採訪時是7月)正是他們的齋戒月。去年7月18日我剛到時,剛好是開齋第一天;今年這時候我人在台灣,又錯過了,不過還是度過了前面兩個多星期的齋戒期。我對這段期間他們的飲食非常有興趣,所以好像又回到過去做人類學田野調查的工作,到處去問別人每天吃什麼。

所謂齋戒月,是指日出到日落間不可進食,因此早上3點多就吃早餐,一直到傍晚5點50分之後,才能恢復正常飲食。白天不但要不吃不喝,還要面帶笑容,待人溫和有禮,因為幾乎所有人都處在這種狀態中,你會覺得連空氣都變得不一樣。

到了下午,路上逐漸跑出來很多小吃,大家開始準備日落後的飲食,各種機關組織會舉行每天的開齋典禮,我也去參加了幾場。明年,我希望我能完整地參與一次齋戒月,甚至跟著他們一起齋戒幾天;齋戒同時,試著做菜,在不能吃、不能喝的情況下,營造一場屬於我和我的朋友們的開齋典禮。怎樣在不能品嘗的狀態中,還能完成料理?我想這個過程一定會很有意思。

【全文未完,完整內容請見《Cheers》179期
【本文由Cheers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延伸閱讀

褚士瑩:在工作中找到20%的「喜歡」,放到最大
五月天阿信:夢想不嫌小,努力做就對了
蔡依林:我不能忍受還沒學好就放棄
丹妮婊姐:既然是自己的選擇,就得想辦法做好
餐盤上的裝飾花朵少碰, 旁邊的食物也不要吃!

※更多精彩報導,詳見《Cheers雜誌網站》
※本文由Cheers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我想說的是......

文章列表

生活雲粉絲團

回上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