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 G+
首頁 職場力 做些不能放在履歷表上的事吧!

Cheers/做些不能放在履歷表上的事吧!

2015年06月25日 11:00

出處:Cheers雜誌第177期
文/楊倩蓉整理 圖/廖祐瑲

回想起20歲時的我,以及現在因為工作關係,經常接觸到許多優秀的大學生與上班族,我發現他們跟我當年都有個共同點——非常汲汲營營去做「該」做的事情。

例如,選一個有出路的科系、勤跑社團活動、爭取各種實習機會、當交換學生、出國遊學,甚至參加公 益活動等。而上班族為了廣結人脈,積極參加各種活動,每個碰到我的人都跟我要名片,我也會給他們。之後他們會寫信給我,希望我能幫忙,我彷彿看到當年的自 己:為了裝飾履歷表,什麼都去做,但什麼事都做得很淺。

這些優秀學生跟當年的我一樣,算得太精確,因為很優秀又聰明,所以用一種「準備考試」的方式來準備人生;而準備考試就是要面面俱到,一切都算得精準,不能出錯。

比 較諷刺的是,當年的我以為這是在「做自己」,事實上,後來我才發現,我並不是在做自己,而是掉入了主流道路;因為主流道路有跡可循,因為那些是已經走過這 條路的成功人士或是社會價值觀告訴「優秀的人」該做的事。所以當年的我覺得一定要把握時間把這些事情做好,擠上台大、參加國外英文辯論比賽、結交外國人以 鍛鍊英文、成績一定要不錯,還要有一些公益成就,才能進國外名校。表面上似乎很優秀,無形中卻掉入了主流道路。

主流道路沒什麼不好,我在35歲前,都走在這條路上。如果你覺得自己是主流的人,就自信地繼續走下去;如果你覺得主流不能滿足你,就多做一些非主流的風景。

非主流的風景,沒有人走過,算不出來;但是如果我有現在的智慧,回到20歲時,我會慢一點、傻一點,浪費一些時間,嘗試去做些對自己沒有立即好處的事,若對別人有好處(例如公益)很好,若對別人沒有好處也沒關係。

我想說的是,當「做自己」變成流行語時,不要「只」做自己。因為,只做自己,最後可能還是做了主流價值期望的你。當初的我就是做主流價值的自己,它可以成就一個成功的人,但是未必保證可以成就一個成功的社會。
我做主流的自己,只做到35歲。對於我這個自小到大的模範生而言,在MTV電視台當總經理是一個很好的目標,但那也是我在企業界最後一個工作。達成目標後, 我就離開職場了。這是第一次,我沒有先算好後路再走,而是去做了一趟長途旅行,到母校史丹佛、歐洲與中國大陸去跑了一圈,看到了不一樣的世界。

這些經歷無法簡化成履歷上的一欄,也不會增加我在職場的身價,卻奠定了我下半場的工作和人生。我回來寫了一本樂活的書,做社會企業,做夢想學校。甚至也影響了我的生活:我原本是個無聊的人,但開始喜歡去爬山與跑步後,發現原來做一些不熟悉的自己,才能找到真正的自己。

【全文未完,完整內容請見《Cheers》177期】

【本文由Cheers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延伸閱讀:

運動,讓我學會的7個處世智慧
記住4件事,每天不再筋疲力盡
多做充實自己的事,老了才不會後悔
擺脫「無能」的100個新生活提案
5個生活好習慣,對自己好一點

更多精彩報導,詳見《Cheers雜誌網站》。
※本文由Cheers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我想說的是......

文章列表

生活雲粉絲團

回上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