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午餐搞非基/19縣市挺「非基改」 在地食材安心吃

作者/校園午餐搞非基行動共同發起人陳儒瑋

校園午餐搞非基行動於2014年9月29日發起九合一地方公職候選人簽署「校園午餐使用非基改食材」承諾書,歷時四個半月,全國除了苗栗、花蓮及台東三個縣市外,其餘的十九位縣市均加入響應行列,數位縣市首長更明確於媒體表明推動時程。

承諾非基改就是支持在地農業

在響應的全國十九個縣市當中,於選前簽署的有十二位縣市首長,另外七位則於選後追加承諾,顯見簽署「非基改校園午餐」承諾並非只是試圖營造關心食安議題形象以獲取選民青睞的競選策略,而是代表優先選擇非基改食材已是全民共識,順應國際反基改潮流是正確的校園飲食與環境教育政策其中,宜蘭縣、台北市、新竹市、新竹縣、彰化縣、南投縣、嘉義縣及連江縣等縣市首長接受媒體訪問時,都承諾將透過在地農業、地產地消或提高經費等策略來落實基改食物退出校園午餐政策。

由於目前台灣禁止種植基改作物,只要提供學童享用在地的安全食材,就能將基改食品趕出校園。此舉不僅能同時增加糧食自給率、提升本土農業經濟效益、保育環境生態,更可將基改科技的各種社會衝擊影響融入學校課程,成為一舉數得的經濟可行環境教育方案。對比日前行政院率爾宣稱推動台灣投入種植基改作物搶攻國際市場,中央政府與地方民意的差距之遠,超乎想像。

落實公民參與的在地行動

三月初,新竹縣政府教育處將與在地團體新竹縣市校園午餐行動團隊合辦二場次的家長培力工作坊,邀請主管機關、民間團體推動者、學校教師與家長一同討論落實非基改校園的政策施行方針。

今年一月已有由學界、NGO、立法委員及政府部門共同策劃的「食農教育立法論壇」、立法委員姚文智召開食農教育法公聽會、台北市政府規劃推動的「小田園小農夫計劃」及鼓勵校園種植雜糧的「咱糧學堂計畫」等等各種公私單位發起行動,蓬勃發展的食農教育正好呼應非基改校園午餐行動中蘊含的環境教育精神。

這些風起雲湧的各地行動同時出現並非是種巧合,而是台灣歷經多次食安危機與環境污染風暴之後,對於日常飲食與生態環境關心所產生的具體改變。這也可以說明如今四大超商已不販售基改豆腐、台糖增產四倍本土非基改黃豆、金蘭食品旗下六支醬油產品改用非基改黃豆原料等措施,並非憑空出現。

當台灣民眾深刻理解生態保育、糧食自給與經濟發展並不盡然是競合關係,象徵永續發展的綠色經濟才是應追求的目標,自然就能產生某中來自內心的公民力量,挑戰不合理的政策並勇於做出回應。

全國超過八成的縣市都響應採用非基改食材支持在地農業和預防可能的基改風險時,掌管政策治理的主管機關應更為謙卑的傾聽民意,將公民意見納入政策規劃中的一環,方能將台灣帶往永續發展的綠色未來。

●作者/陳儒瑋,自由工作者、環境教育認證人員、校園午餐搞非基行動團隊共同發起人。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ET論壇歡迎更多聲音與討論,來稿請寄editor@ettoday.net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