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中架構後兩岸關係理論的思考

劉性仁

在探討現階段兩岸關係之時,過去許多學者專家紛紛從不同的理論與視角切入,援引不同的國家或地區的例子以為參考,除了整合理論中功能主義、新功能主義及聯邦主義;或是分裂國家模式來探討主權與治權關係;或從現實主義、新現實主義及建構主義來看待兩岸問題,或多或少對於現階段兩岸關係,起到了參考的價值與分析的框架。或許兩岸關係需要一種既有兩岸特色,又必須與西方學術社群對話的理論路徑,想要得到充分的解釋力與應用性,自然有一定程度的難度。

兩岸關係的理論往往從國際關係、國內政治及兩岸互動三個層次進行分析,各種理論從博奕理論、大小政治實體理論、依賴理論及台灣內部往往為了選票極大化及國家與社會模式來探討,但都無法全方位的檢視兩岸關係。

不久前台灣藍綠有志之士拋出「大一中架構」後,更讓我們產生理論與現實追求的渴望,雖然此很難達成台灣內部及兩岸間共識,但卻提供我們多元思考的方向,一種檢討及省思的機會。

然而正逢兩岸目前處於深水區與低迷期,雖然兩岸各項交流活動及參訪團絡繹不絕,但似乎無法改變兩岸政治互信及兩岸認同的障礙,台灣社會反中恐中的氣氛是存在的,無感讓利也是不爭的事實,那麼兩岸接下來應當如何互動?在理論與實踐上都發人深省。

當然由於九二共識面臨到瓶頸,而中共十八大政治報告中又提出:「希望雙方共同努力,探討國家尚未統一特殊情況下的兩岸政治關係,作出合情合理安排;商談建立兩岸軍事互信機制,穩定台海局勢;協商達成兩岸和平協議,開創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新前景」,而習近平提到大陸願在一個中國框架內,就政治分歧問題同台灣方面進行平等協商,作出合情合理的安排。因此對台灣來說找尋新路徑實有必要。

新功能主義乃是屬於整合理論中的一種,它與功能主義不同之處在於它不認為合作可以忽略政治因素,故整合策略過程中的逐漸政治化,整合之初,各行為者會在若干技術性或較不引起爭論的範疇內進行合作,唯有將更多的權威讓與集體決策機構,或者向其他相關功能領域擴大合作範圍,才能達到他們所想要設定的目標。

古典的功能主義認為,整合是一種「由上而下」的途徑與過程。故在議題上,雙方應避免一開始就直接進入敏感性與困難度高的政治性議題,即所謂的「高層政治」(high politics),反而應從功能性的議題著手,即「低層政治」(low politics)開始。這與我們常說的先經後政、先易後難不謀而合。

此外,功能性的議題反映各方人民的切實需要,從各方具有的共同利益出發,謀求功能性國際組織的建立與擴散,進而積極合作來建立彼此共同的認知,整合才可能完成。兩岸要追求的是雙方的共同利益,透過組織來凝聚共識。

新功能主義亦強調精英,精英分子對整合的重要性,哈斯更進一步強調「政治領袖」對於整合的助力;馬英九及蔡英文正扮演台灣朝野對於各自意見的整合,進而尋求台灣內部意見的整合,然後尋求與大陸之間的意見整合。透過精英可以免除意見紛雜、誰都能代表全部群體的窘境。

新功能主義在兩岸的應用,就是因為兩岸對於整合缺乏共識,因此企圖透過新功能主義以尋求兩岸合情合理的安排。新功能主義者認為1.應先進入非敏感低階政治議題而後再進入高層政治、事務性議題較能反映人民需要、透過功能性組織來達成整合目的、應積極合作以建立共同認知、部門之間合作形成功能性的互聯網以及強調由精英分子漸進式推進過程。

新功能主義,應用在找尋兩岸關係的安排上,就台灣方面來說:漸進式議題推進;透過政黨智庫及學者等精英份子,像是馬英九與蔡英文主席都是;由低層議題到高層議題,先經後政、先易後難;透過事務性議題反映台灣民眾的需求、兩岸共謀諸如兩岸兩會互設辦事處、兩岸經合會、小兩會等功能性組織;積極尋求九二共識、一中架構、一國兩區、和平發展等共同認知;使陸委會、海基會「兩塊招牌、一套人馬」,辦事機構合署辦公達成部門合作形成功能性的互聯網。

就大陸方面來說:漸進式議題推進;透過政黨、各工作小組、台辦系統、學者等精英份子,像是習近平總書記與張志軍主任都是;由低層議題到高層議題,先易後難、經中帶政、不能只經不政;透過事務性議題反映民眾的需求,但不能忽略政治性議題、兩岸共謀諸如兩岸兩會互設辦事處、兩岸經合會、小兩會等功能性組織;積極尋求一中框架的共同政治基礎、中華民族、兩岸一家親、

和平發展等共同認知;台辦系統、海協會「兩塊招牌、一套人馬」,辦事處合署辦公達成部門合作形成功能性的互聯網。

總之,新功能主義當然無法解決兩岸政治僵局,也無法處理主權及治權問題,但卻可以提供我們進一步思考兩岸關係發展理論,對於合情合理安排能有新的認識,此外任何理論都無法處理人的問題,也無法處理心理認知及結構上的問題,但從低階議題到高階議題,循序漸進、相互學習、參考,試圖說服對方,精英在整合過程中所扮演重要角色,也就是馬英九及蔡英文兩人的一念之間可能使兩岸關係產生重大的變化;但也必須注意,當整合不順利時,可能會倒退甚至崩解,其後果可能十分慘痛。

新功能主義下兩岸關係,政治仍舊無法樂觀;就連低階政治的整合都難以完成。因為台灣民眾的認知與態度使得兩岸沒有樂觀的本錢,期盼我們能從新功能主義中得到啟發,以利兩岸共創雙贏局面。

「大一中架構」五原則要套餐式的全盤接受,有其模糊性,但也有清晰性,正當台灣內部缺乏共識、兩岸缺乏互信及認同基礎, 故兩岸關係是一門相當高深的學問,始終帶有理論找尋與現實應用的困境,而「大一中架構」仍難逃離各自表述的命運,故我們應當繼續集思廣益尋找處理兩岸關係實際問題的理論基礎。

●作者劉性仁,北市,博,中國五權憲法學會成員。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ET論壇歡迎更多討論與聲音,來稿請寄editor@ettoday.net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