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件政府國際參訪團的口譯發包案談起

侯薏

上星期,一位在英國時十分關照我的朋友,從台灣發訊息來,說是他在中央政府單位的朋友,在尋找倫敦當地能夠擔任下個月一團政府官員英法取經團的倫敦口譯員,團員將以十職等以上(組長、專門委員等級)的各部會事務官為主,一行二十幾人,其中將參訪幾個專業組織及優良大學,聽取創意、設計思維、智慧財產等專業相關內容的演講及課程。

基於我與這位朋友的交情,我與政府承辦人通了Skype。承辦人表示,由於原本根本沒有編列口譯的預算,所以他們挪動了其它預算來支應口譯的費用,但是十分吃緊,每天的上限是一百英磅

我立刻告訴對方,即使在台灣,全日口譯的基本費用也起碼要新台幣一萬元以上(相當於兩百多英鎊),且可能要動用兩位口譯員。這個價碼即使在相對工資較低的台灣,也十分不合理。更別說在高工資高物價的倫敦要找口譯,全日的費用每人大概是五百英鎊以上。

對方動用哀兵政策、並且強調他與我的朋友關係深遠,請我務必幫忙。我思考過後,動了一時之仁。在過往的公共事務與政府關係經驗中,我接觸過許多政府官員,其中外交部、智財局、及擔當WTO談判重任的談判代表辦公室,事務官英文程度極佳。其他部會的官員遇上專業內容,大都得靠翻譯。我思忖著如果去擔任口譯員能讓這些官員聽懂英國的創新政策思維,或許能對台灣政府制定相關政策有些正面影響,因此勉強答應試著幫忙找人與我一起擔任口譯員。

我將找人的訊息發佈至朋友群中,請我的朋友們協助尋找願意幫忙的人。一位目前擔任專業口譯的大學同學,幫忙將信息轉給她學中英口譯的英國同窗,而這位英國友人也相當不計較的幫忙轉發了訊息。

一天過去,我的電子郵件信箱來了封英國巴斯大學口譯及翻譯碩士研究所主任的郵件。我的信息輾轉傳到了他的手中,而他覺得必須寫信來表達強烈的不認可。這樣的預算「比中國的一半還低,非但不尊重專業口譯,也破壞市場行情。就算是有仍在學的學生願意接案,但花了那麼多錢舉辦的參訪訓練,學生來做能保證品質嗎?」

這位系主任的信立刻讓我面紅耳赤,並且為我的國家感到羞恥,同時也敬佩這位系主任的風範,願意寫信來捍衛他學生、同行、和專業的尊嚴。我回信向他致意,告訴他我理解他的立場,並且請他同意讓我將信轉給台灣政府部門的承辦人。

反觀這次的參訪,我看過行程表後,發現在該團九天的英國行程中,就有三天是「博物館參訪」、「布萊頓文化巡禮」、「倫敦文化巡禮」,這佔了三分之一時間、看不出內容的籠統名目,看來只像是用人民的錢讓政府官員觀光。如果有錢安排參訪,為什麼不拿錢安排真正專業的口譯員讓他們把該上的課好好聽懂?

我心中有一絲沈痛,卻也有些麻木。在過去擔任與政府部門溝通的職場角色時,類似事件層出不窮,似乎已經把我該生的氣都氣完了。

但是身為台灣人,我怎麼能不生氣?官員的英文程度差也就算了,想來英國參訪自然是想學習英國在設計、創意等領域的先進專業思維。政府官員的職責是把課程學習好、做好筆記、回國用在政策施行和制定上,既然如此,為什麼不把該花的錢花在這麼重要的專業口譯上?如果真要學習別人,更基本的是要從學習尊重專業的態度做起,為何用這樣不尊重口譯專業的方式做事?為何不先從把該分配的預算分配好做起?更何況上的是智慧財產權及設計創新等課程,難道口譯員的腦力不該被尊重嗎?這難道不諷刺嗎?更何況,想用低價佔留學生的便宜難道不算耍小聰明,翻譯品質又如何保證?

如果政府一天到晚叫窮,要向人民增稅,卻是用這樣的方式開銷人民公帑,實在令人寒心。從此案更可看出,政府連規劃簡單的國外參訪都在編列預算時,優先順序不分,除了丟臉丟到國外去,更可看出,所謂的向國外取經,做的只是表面,要是真有尊重專業的思維和態度,又怎麼會一開始就用不尊重專業的方式規劃?更別說其他與民生經濟相關的政策。

我用很沈重的心情,將巴斯大學系主任的來信,轉給了這位多年前早已拿到牛津博士學歷的承辦人。很明顯的,即使拿了牛津博士,並不能保證做人做事的品質和格調。真可惜了他在如此有獨立思考傳統的百年名校唸書所花費的資源。

我想我再怎麼愛台灣,也沒辦法接這個案子。至於那些聽不懂英文專業課程的官員,建議他們如果真想為國家做事的話,除了把該做的工作做好,更該換個腦袋,不但平時該多利用公餘時間把英文學好,別老想著觀光,也應好好的看看別國專業人士是怎樣思考政策,學習真正創新的思維和邏輯。最後再學學這位系主任的風骨,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別再只做表面功夫了。

●作者侯薏,資深公關人、記者、編輯、中國國家心理諮詢師。畢業於台大外文系、倫敦大都會大學心理系。目前同時於倫敦攝政大學持續進修心理治療及執業中。原文刊載於作者個人網站:http://zoehou.com。以上言論不代表《ETtoday新聞雲》 立場。ET論壇歡迎更多參與,來稿請寄editor@ettoday.net

關鍵字: 侯薏 ET論壇 口譯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