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賣便當台灣形象破相 幫兇的傳統媒體豈無責任?

詹益錦

「拒賣便當給菲勞」事件在警方介入調查後,終於揪出破壞台灣國際形象的「主嫌」,一名女子透過臉書發佈了道聽塗說的虛構故事,卻被如同噬血鯊魚的傳統媒體,變本加厲的二手傳播,釀成台灣國際形象嚴重破相,若說要追究「主嫌」相關刑責,充當幫兇角色的傳統媒體,難道沒有責任嗎?

▲在臉書發布「便當文」的董小姐遭警傳喚,承認「聽來的」。(圖/東森新聞提供)

透過臉書等社群網站而快速傳播的虛偽新聞或錯假謠言,不僅存在許久而且日益猖獗,為此,美聯社早在2009年就特別訂定了「員工使用社群媒體指南」,規範旗下的新聞工作者,不得轉發謠言或未經證實的傳聞。及至今年四月底美聯社的推特帳號遭盜用,被人發佈了「白宮被詐、歐巴馬受傷」的新聞後,美聯社加碼公告新版的「員工使用社群媒體的指南」,對所屬新聞工作者採取更高規格的約束「永遠不應傳播未經證實的網路謠言,不論其他記者或新聞機構是否發布該報導」,尤其在查證消息來源方面,特別要求新聞工作者「應該像審核所有來源的資訊一樣,去審核所有的新聞來源」。其目的就是要更積極避免媒體本身成為錯假新聞或謠言擴大傳佈的平台。

反觀台灣新聞界,特別是依舊強勢的電視媒體,不僅看不到類似美聯社積極自律的作為,反倒成了網路小道訊息或謠言的加工再製與散播管道。從每天電視上充斥著監視器、行車紀錄器或網路小道消息等新聞看來,傳統佈線「跑」新聞,獲取第一手新聞的產製方式已全然變形,取而代之的是成立專人專事的「網路肉搜單位」,從茫茫網海中搜尋各大BBS論壇、社群網站的貼文、圖片或影像,覓尋新聞線索或素材,記者連「跑」都不需要,就可以看圖說話地做出新聞,難怪大導演李安會感嘆,台灣的電視新聞很不像話。

拒賣菲勞便當事件中,傳統媒體就是從網路上「肉搜」到正瘋狂轉寄中貼文後,直接以上述的跑新聞方式,二手傳播了杜撰的煽情故事。其次,加以媒體本身怕漏新聞而一窩蜂產製新聞的慣性,便當事件就如同滾雪般的成為每家媒體越做越大的新聞,及至發現前後邏輯兜不攏時才回頭查證核實,卻已註下台灣國際形象破相的大錯了。當「主嫌」被揪出來面對刑責時,這些作為幫兇而進行二手傳播的傳統媒體,怎還有顏面臉不紅氣不喘的指三道四呢?

●作者詹益錦,中州科技大學視傳系助理教授,曾任雲林縣政府新聞處長。以上言論不代表《ETtoday新聞雲》立場。ET論壇歡迎更多聲音與討論,來稿請寄editor@ettoday.net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