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文嚼字:幾億人都唸錯!甄嬛要唸成甄「ㄒㄩㄢ」

2012年12月27日 11:12

▲甄嬛如果唸成甄「ㄒㄩㄢ」,四郎(雍正)就該叫她「ㄒㄩㄢ ㄒㄩㄢ」,而不是「ㄏㄨㄢˊ ㄏㄨㄢˊ」。(圖/取自網路)

大陸中心/綜合報導

大陸《咬文嚼字》雜誌社自1995年起固定每月出刊,而從2006年以來,會在年底公布「年度十大語文差錯」,糾正大陸人在當年常犯的錯,也形同從語文的角度,回顧當年的熱門事件。《咬文嚼字》編輯部26日公布的「2012年十大語文差錯」中,雖未包括「甄嬛」,但總編郝銘鑒特別提及,「甄嬛」的「嬛」字被幾億人唸錯的,它應唸成「xuān」(ㄒㄩㄢ,音同「宣」),他還開玩笑說,「人家要拍第二季,就不潑冷水了。」

郝銘鑒透露在評選過程中,確實考慮將今年最熱門電視劇《後宮甄嬛傳》的「嬛」字收進十大,但後來專家選了更具有語文實用價值的「酵」字,因「酵」更常在日常生活中被唸錯,也就是「發酵」應唸成音同「發叫(jiào)」,而不是「發笑(xiào)」。

《咬文嚼字》指出,在《漢語大詞典》裡,「嬛」字有三個讀音:
.與「嫏」組成「嫏嬛」,讀成「láng huán」(ㄌㄤˊ ㄏㄨㄢˊ)。「嫏嬛」傳說是天帝藏書的地方,後來泛指珍藏許多書籍的地方。
.「嬛」字另一讀音是「qióng」(ㄑㄩㄥˊ),是孤獨無兄弟的意思。
.「嬛」字第三個讀音是「xuān」(ㄒㄩㄢ),用來形容女子柔美、柔媚、輕盈的風采。

由此來看,《甄嬛傳》裡的人名「甄嬛」該怎麼讀呢?郝銘鑒認為,根據劇情,甄嬛剛出場參加選秀,輪到她時自報閨名「甄嬛」,皇上問她是哪個「嬛」,她說,「是『嬛嬛一裊楚宮腰』的『嬛』。」皇上又說,「那是取自宋代蔡伸的詞囉」,並讚美甄嬛「柔橈嬛嬛,嫵媚姌裊」、「妳果然當得起這個名字!」可見「嬛嬛」在此形容女子婀娜嫵媚,蔡伸的《一剪梅》裡的「嬛」字,就是形容女子柔美輕盈

另外,南京語言文字專家朱啟豐也在看《甄嬛傳》後告訴媒體,演員犯了很多讀音的錯誤:
.台詞「江南有二喬,河北甄宓俏。」劇中將「宓」讀成「mì密」,正確讀音是「fú福」。
.台詞「你彈的是《淇奧》」的「奧」,劇中讀作「ào澳」,正確讀音是「yù玉」。
台詞「嬛嬛一裊楚宮腰」的「嬛」,劇中讀作「huán環」,正確讀音是「xuān宣」。

▲▼台灣的教育部「國語辭典」也寫明「嬛」的不同讀音。(圖/取自「國語辭典」網頁)

《咬文嚼字》選出的2012年十大語文差錯請見下一頁。

2012年十大語文差錯:

一、在談論新聞事件時,經常用到「發酵」,例如「釣魚島爭端再次發酵」。「發酵」的「酵」往往誤讀成xiào。郝銘鑒說,自1985年發布《普通話異讀詞審音表》後,「酵」字統讀為jiào,不再讀xiào。但幾十年來,該字一再被唸錯。

二、在報導黃岩島事件時,媒體多次把「潟湖」誤讀為「瀉湖」。2011年日本大地震時,曾把日本地名「新潟」誤為「新瀉」;「潟」音xì(細),意思是鹹水浸漬的土地,「潟湖」是淺水海灣因灣口被淤積的泥沙封堵,阻瀉而形成的湖,也指珊瑚礁圍成的水域。

三、莫言的《天堂蒜薹之歌》常被誤為《天堂蒜苔之歌》。「薹」,是蒜、韭菜、油菜等生長到一定階段時,在中央部分長出的細長的莖;「苔」,是指一類苔蘚植物。「苔」並非「薹」的簡化字。

四、在使用繁體字時,「皇后」的「后」常被誤成「前後」的「後」。今年中國書畫藝術研究院名譽院長趙清海竟把寫有「影後」二字的立軸,在電視媒體前送給影星歸亞蕾,造成社會廣泛影響。

五、在報導抓捕周克華的新聞時,某些媒體把周克華稱作「爆頭哥」,無疑是化殘忍為一笑。

六、女明星錯用「賤內」。2012年7月,大S發布一條微博:「老公的餐飲服務業能往這樣美好的方向發展,賤內與有榮焉!」「賤內」是謙辭,舊時是男人對別人稱說自己的妻子,而非妻子自己的謙稱。

七、在法制新聞報導中,「囹圄」常被誤為「囫圇」。「囹圄」讀作línɡyǔ,意思是監獄,「囫圇」讀作húlún,意思是完整、整個兒的。

八、在交通安全新聞報導中,「酒駕」、「醉駕」搞不清。「酒駕」是酒後駕駛,大陸法律中,每100毫升的血液中酒精含量超過20毫克,但不到80毫克;「醉駕」是醉酒駕駛,指每100毫升血液中酒精含量,等於或大於80毫克,兩者的法律後果不一樣。

九、在談論中日釣魚島爭端時,網路常把「兄弟鬩於牆」誤成「兄弟隙於牆」。

十、在使用漢字數字時,「零」和「〇」常混用。阿拉伯數字「0」有「零」和「〇」兩種漢字書寫形式,大陸2011年正式實施的《出版物上數字用法》規定:一個數字用作計量時,其中「0」的漢字書寫形式為「零」;用作編號時,「0」的漢字書寫形式為「〇」。例如,「二零一二年」是錯誤寫法,應該是「二〇一二年」。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