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金河:黎智英賣出台灣的訊號!

2012年09月13日 00:12

圖、文/財訊雙週刊

黎智英留給大家一個大謎團,不過我比較感興趣的是,這是不是黎智英賣出台灣的一個強烈訊號?

文/謝金河

九月四日晚上,朋友們的手機都在忙著傳遞黎智英要賣出台灣包括《蘋果日報》、《爽報》及《壹週刊》的消息。消息來源是九月四日下午五點四十七分由港交所發出自願公告:壹傳媒指稱,「本公司獲獨立第三方接洽,彼等有意購買本集團於台灣之印刷媒體業務及若干資產。」壹傳媒的這則公告,立刻引來各方揣測,最被討論的是誰是「獨立第三方?」台灣那些有實力買媒體的老闆幾乎都被點名了。第二個焦點是黎智英不是賣掉手上賠錢的壹電視,而是把他在台灣辛苦經營十幾年的平面媒體賣掉,他的用意到底是什麼?第三個焦點是黎智英與蔡衍明的戰爭仍然僵持不下,如今黎智英突然鬆手,背後的動機到底是什麼?

總之,黎智英留給大家一個大謎團,不過我比較感興趣的是,這是不是黎智英賣出台灣的一個強烈訊號?

黎智英原本是香港商人,他創造的成衣品牌「佐丹奴」,在八○年代的香港已享風光,不過「黎智英」這三個字廣受兩岸三地華人注意是在一九八九年六四事件之後,他公開罵當時的中國國務院總理李鵬「仆街」,從此得罪中國當局。

六四之後,他賣掉佐丹奴,在香港辦起了《蘋果日報》,正式揭開「壹傳媒」的新時代,黎智英在香港開辦《蘋果日報》,在九七回歸前的香港獨樹一格,儘管有中國政府打壓,但黎智英仍不卑不亢,把《蘋果日報》、《壹週刊》辦得有聲有色。

九六年元月,壹傳媒在香港上市,股市開出的第一盤是二.二五港元,到了二○○○年二月,網路泡沫達最巔峰的時候,壹傳媒股價一度漲到二十九港元的歷史天價,讓黎智英以傳媒老闆之姿搖身變成數百億港元的上市大亨。

就在壹傳媒最風光的時候,黎智英再把事業重心移轉到台灣,《蘋果日報》率先在台灣登陸,他的狗仔作風、八卦的辦報風格,立刻對報業掀起一場新革命。一直以來中規中矩的報紙,開始大量使用彩色照片;以前專注時事評論的報紙,都變得更有「味道」。

從《蘋果日報》到《壹週刊》,黎智英主導媒體生態,幾乎到了無堅不摧的威力,《壹週刊》爆料的內幕,經常成為朝野政黨挖掘弊案的材料,黎智英不沾政黨色彩,堅持走自己獨立辦報的路,儘管狗仔作風,經常惹來企業老闆、藝人不爽的叫囂,但黎智英獨立辦報的精神仍贏得尊敬。

過去在關鍵時刻,我總是喜歡找黎先生出來談談他對台灣的前途及投資展望。我記得他常掛在嘴邊的「我看台灣大好」,尤其○八年以後,他對馬總統的執政充滿了信心,對兩岸加速交流,他認為這是台灣的大機會。談到他對台灣銀行股及土地的投資,他總是信心滿滿,眉飛色舞。

不過這一年來,我想找黎先生談台灣的未來,他已經不願再多談,去年七月二十八日,他最後一筆清光了他在台灣投資的銀行股,尤其是他賣掉單一最大股東的玉山金控股票,我心中一想,這會不會是黎智英先生賣出台灣的一個起點訊號?(本文節錄自財訊雙週刊407期)

更多完整內容,請見第407期《財訊雙週刊》

謝金河,黎智英,蘋果日報,壹傳媒,壹電視,壹週刊

>>>更多《財訊雙週刊》精彩內容在ETtoday新聞雲雜誌專區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