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健康 每日健康

每日健康新聞直擊,為你掌握生活必需健康新知

抗癌「7大絕招」 最後一點做到還能省錢得健康

Marian Weyo/ Shutterstock

▲七大抗癌習慣。(Marian WeyoShutterstock

圖文/每日健康
本文作者:潘戰和,本文首發於丁香醫生網站(dxy.com),已獲丁香醫生授權轉載。

「抗癌偏方」,你肯定也見過不少,大蒜、洋蔥、秋葵是其中的常客。家中老人還會通過電視、報紙搶購各種「抗癌神藥」。這些東西真的有效嗎?今天腫瘤科的專家來和咱們聊聊。

1. 大蒜

「多吃大蒜能養生」的概念一直很火,在傳聞中,大蒜和「大蒜製品」(所謂的「大蒜提取物」製成的保健品)幾乎是治百病的,防癌、抗菌、降血脂、降壓、預防心血管疾病,全都不在話下。

善於思考的人肯定意識到了,大蒜是日常飲食中最重要的食材之一,如果真有那麼多功能,為什麼還有那麼多的癌症和心腦血管病?

其實現代醫學也在研究大蒜,不過前面宣稱的那麼多功能,有些試驗未通過,有些還存在爭議,還有一些只是細胞或動物實驗的結果,不能簡單地推到人身上。

所以,別指望吃大蒜來強健身體了,更別信打著「抗癌防癌」旗號的「大蒜製品」,免得破財還傷身。當然,大蒜作為一種蔬菜,正常吃是沒有問題的,只是不提倡帶著抗癌防癌的目的大量吃。因為健康飲食的基本原則之一是「雜」,也就是多吃各種新鮮蔬菜瓜果,要均衡、多樣。

2. 三七

三七又叫「田七」,從植物學的角度看,三七和人參是「親戚」,是同一「科」的植物,但不是同一「種」。

三七確實有著悠久的使用歷史,也能查到一些相關研究,不過研究者們重點關注的是名為「皂苷」的成分,對其作用的觀察也都集中在血管疾病上,並沒有提到「抗癌」。至於其他的「養生功效」,就更加缺乏證據了。但必須強調的是,不論是研究還是臨床診療,三七都應當作為藥物來對待。

如果有商家宣稱吃了三七產品能抗癌、能保健,要麼是違法的,要麼就是在打擦邊球騙錢,大家可要擦亮眼睛。

3. 秋葵

秋葵是種很受大家歡迎的蔬菜,外號也多得不得了,比如「綠色人參」、「植物黃金」,還有人說秋葵是「癌症的剋星」。

但歸根結底秋葵還是一種蔬菜,營養成分無非是水、維生素、一些微量元素和礦物質。要說吃了秋葵有好處不假,但要說它能抗癌,除非是發現了很特別的物質,但到目前為止,還沒有證據證明秋葵不是一個普通蔬菜。

其實,即便是實驗研究發現秋葵中含有某種抗癌活性物質,也並不意味著吃秋葵就能抗癌防癌。「含有抗癌活性物質」和「吃這種植物能防癌」完全是兩回事,不能簡單地劃等號。

有人可能要問了,它對癌症預防沒有一丁點兒作用嗎?當然有,蔬菜瓜果必須吃,吃夠了對身體有好處,身體好了,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當然有助於「防癌」。但這個話就要換一種說法——吃多種蔬菜水果,營養充足又均衡,身體好了才可以「防癌」。指望只吃那一兩種神奇的「癌症剋星」來防癌,完全不現實。

4. 紅豆杉

紫杉醇是一種很常見的化療藥,具有抗腫瘤作用,很多癌症患者或家屬都聽說過。紫杉醇是從裸子植物紅豆杉的樹皮中分離提純的產物,於是很多商家打起了紅豆杉的主意,做了很多類似產品,並宣稱能抗癌。

但是,紅豆杉樹皮中的紫杉醇含量相當低。資料顯示,大約 13.6 公斤樹皮才能提出 1 克的紫杉醇,這樣算來,臨床上治療一個卵巢癌患者大約需要 3~12 棵百年以上的紅豆杉樹。

大家想想,這麼多棵樹,就算一天三餐泡樹皮水喝,就算有一天能喝到「起作用」的程度,可能病沒治好,肚皮早就撐破了。

那麼有真正抗癌的東西嗎?

目前階段,有明確防癌功效的藥物(專業上叫做「腫瘤化學干預」)都很少,正式獲批的也只有:

阿司匹林(用於預防某些大腸癌);

他莫昔芬(用於預防某些乳腺癌)。

藥物都不能隨便宣稱「防癌治癌」,更不要說食物了,所謂的「防癌或抗癌保健品」大多也是炒作概念,它們根本起不到防癌抗癌的作用。如果不差錢,你可以當作食品來吃,或者作為營養補充劑來吃,但是,也不能多吃。

有沒有靠譜的抗癌方法?

世界癌症研究基金會和美國癌症研究所組織基於研究證據,提出過一些明確有效防癌措施,主要有 7 條:

1、在避免體重過輕的前提下,盡可能減輕體重;

2、限制飲用含糖飲料,限制食用能量密集型食物(尤其是含糖高或纖維素量低或高脂肪的加工食品);

3、多吃各種蔬菜、水果、全穀物和豆類食品;

4、少吃紅肉(如牛肉、豬肉),少吃加工肉製品(注意,是少吃,不是讓大家不吃);

5、戒煙戒酒;

6、限制鹽分(鈉)攝入;

7、不要用補品防癌。

注意最後一條,不要用補品防癌。這所謂的補品,就是各類所謂的「防癌食品」和「抗癌保健品」。不輕信這些,是不是又能省一筆錢了?(作者:潘戰和)

本文授權轉載自丁香醫生(ID: DingXiangYiSheng),轉載或合作請聯繫 doctor@dxy.com。

分享給朋友:

推薦閱讀

衛福部花蓮震災專案募得11.2億 	賑助慰助金額度提高為60萬

衛福部花蓮震災專案募得11.2億  賑助慰助金額度提高為60萬

賑災基金會今(19)日公告,賑災基金會專案募款帳戶至今日下午4時,總計募得約11.2億元,總捐贈筆數16.5萬筆。其中廣達電腦捐款3000萬於今日進帳。另外,賑災基金會訂定「重大天然災害災民賑助核給要點」其中死亡、失蹤賑助慰助金額度為40萬元,此次花蓮地震,將專案提高為60萬元。

2024年04月19日 17:21

嘉基引進電子直肛鏡影像運用 醫師同步說明病況不尷尬

嘉基引進電子直肛鏡影像運用 醫師同步說明病況不尷尬

「醫生,我屁屁痛是怎麼了?」當患者到直腸外科門診就診,絕大多數都是跟肛門疾患有關,如說血便、肛門脹痛或是摸到腫塊等等,其實肛門是一個很私密的位置,大部分患者對於症狀常常難以啟齒,或很難明確敘述病況,為提升醫病溝通關係,嘉義基督教醫院率先引進醫療級「電子直肛鏡」,可透過即時影像,有助醫師說明病情,讓患者的「菊花」內涵可以撥雲見日,不會再對醫師的說明感到霧煞煞。

2024年04月19日 16:09

阿根廷首都爆「神秘呼吸道疾病」 60患者嚴重肺炎!年輕人佔最多

阿根廷首都爆「神秘呼吸道疾病」 60患者嚴重肺炎!年輕人佔最多

阿根廷近日出現了一種神秘的呼吸道疾病,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有多達60名患者感染「嚴重非典型肺炎」,原因尚未查明。外媒報導稱,這一波病例激增與2019年底新冠肺炎爆發有著類似的特徵。

2024年04月19日 16:09

吸入火災廢氣!他「照X光沒事」醫師卻搖頭了:賠掉20年肺活量

吸入火災廢氣!他「照X光沒事」醫師卻搖頭了:賠掉20年肺活量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上周三(10日)發生火警,院方緊急疏散醫護和民眾,後來消防隊員也及時控制火勢。不過,胸腔科名醫蘇一峰指出,有工作人員近距離吸入半小時的煙,雖然X光檢查沒問題,但肺活量減少了三成,等於是賠掉20年的肺活量。

2024年04月19日 15:53

16歲妹牙痛臉腫「2數值狂飆」!醫一看愣:是糖尿病

16歲妹牙痛臉腫「2數值狂飆」!醫一看愣:是糖尿病

牙齒痛的經驗人人有,中部一名16歲少女近日牙疼一整天,清晨發現「左臉腫一大包」脹痛到無法張口進食,緊急被家人送到急診抽血檢查,竟驚見血糖爆表達625 mg/dL、糖化血色素18.8,血清中甚至驗出有酮體,醫師推測「應該是第一型糖尿病發生的初期」,驚險的是還未釀成嚴重的酮酸中毒。

2024年04月19日 15:43

台灣口罩令逾千天「全面解除」? 疾管署:月底專家會議討論

台灣口罩令逾千天「全面解除」? 疾管署:月底專家會議討論

口罩自新冠疫情至今,即便已經解除,對不少人而言已成為習慣。不過,醫院、診所、一般護理之家及老人福利機構持續列為應佩戴口罩場所至今已逾千天。疾管署今(19)日說明,醫療院所鬆綁口罩令與否,本月底會送專家會議討論評估。

2024年04月19日 14:11

別太高興!台中女健檢驚見「3顆腎」 醫:泌尿道感染機率高

別太高興!台中女健檢驚見「3顆腎」 醫:泌尿道感染機率高

台中市62歲張姓女子今年1月到醫院健檢,發現左側輸尿管結石,進一步檢查發現她左側竟有兩顆腎臟、兩條輸尿管,是「3顆腎的女人!」醫師表示,擁有3顆腎臟並非具有3顆腎臟的功能,相反的,泌尿道感染與尿液逆流機率比正常人較高,一旦反覆感染,嚴重者可能要切除雙套腎臟,提醒患者每天至少要喝2000cc的水,避免泌尿道感染與結石的困擾。

2024年04月19日 13:50

邱泰源接任衛福部!薛瑞元:可期待他是好部長 下一步規劃曝光

邱泰源接任衛福部!薛瑞元:可期待他是好部長 下一步規劃曝光

行政院今(19)日舉行內閣人事第4場發布會,新任行政院長卓榮泰公布衛福部長由前立委邱泰源接任。而現任衛福部長薛瑞元今出席立法院厚生會交接典禮時表示,邱泰源當立委8年都在衛環委員會,對於衛福部的業務算是頗為熟悉,「可以期待他是個好部長。」至於自己的下一步規劃,薛瑞元則說「會回醫院。」

2024年04月19日 12:25

邱泰源接掌衛福部!面臨3大挑戰 社福界:盼格局能更提升

邱泰源接掌衛福部!面臨3大挑戰 社福界:盼格局能更提升

行政院今(19)日舉行內閣人事第4場發布會,新任行政院長卓榮泰公布衛福部長由前立委邱泰源接任。新光醫院副院長洪子仁認為,邱泰源擔任立委8年的經驗,長期在衛環委員會,「溝通會有極大優勢。」但也提醒邱泰源未來會面臨健保改革等挑戰;中華民國身心障礙聯盟秘書長洪心平則期許,邱泰源既已接掌部長重責,期待格局能更提升。

2024年04月19日 11:06

免疫力下降好發「皮蛇」一痛可能長達半年!醫:50歲以上建議向醫師諮詢預防方式

免疫力下降好發「皮蛇」一痛可能長達半年!醫:50歲以上建議向醫師諮詢預防方式

俗稱皮蛇的「帶狀疱疹」所引發的神經痛,長期疼痛令許多人苦不堪言!花蓮慈濟醫院麻醉部臨床麻醉暨疼痛科主任王柏凱醫師發現,帶狀疱疹好發於秋冬換季期,由於病人普遍疼痛指數很高,治療效果卻因人而異,因此仍建議50歲以上、高風險族群,應預防性接種帶狀疱疹疫苗預防皮蛇。

2024年04月19日 10:00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