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部相關新聞

培養科技人才! 陸科技部長:鼓勵半數科研費投資35歲以下年輕人

大陸2024全國人大會議開幕後,國務院部會首長在人民大會堂接受中外媒體面對面提問的重頭戲「部長通道」也隨之開啟。首場部長通道由國資委、水利部及科技部首長參與,對外闡釋未來政策方向。其中,科技部部長陰和俊透露,要將培養青年科技人才作為長期戰略發展目標,「鼓勵有條件的單位把一半以上的基礎科研費用投到35歲以下的年輕人身上。」詳全文>>

研究助理怒發表成果沒掛名 碩士告贏台大認證:領時薪就是勞工

台灣大學1位男碩士2019年擔任教授的研究計畫兼任助理,卻因教授在國際研討會發表成果沒讓他掛名一事鬧翻,他告教授涉犯《著作權法》但不起訴,求償1000元也吞敗,還被法官認定是領薪的勞僱型助理、不能主張著作權,碩士生改告台大應依《勞動基準法》核發服務證明書給他,並提撥1224元到他的勞工退休金個人專戶,這次台北地院一審判他勝訴,可上訴。詳全文>>

《營養師法》三讀修正!營養師可遠距執業 報請地方主管機關核准

立法院會今(11日)三讀《營養師法》部分條文修正,增訂營養師執行遠距業務相關規範,營養師可用通訊方式執行健康營養狀況評估、飲食設計諮詢等相關業務,須事先報請執業登記所在地之縣市主管機關核准。而執行業務條件、應檢附資料及其他應遵行事項,由中央主管機關訂定。 詳全文>>

堅果立方衛星升空!發射至國際太空站 預計12月由太空站入軌

為推動臺灣太空產業發展,培育未來太空科技人才,國科會推動立方衛星相關研究計畫,期能培養系統工程、元件酬載研發等太空技術人才,並產出立方衛星商用產品。 詳全文>>

陳吉仲告張斯綱等人抹黑「抄襲慣犯」 法官諭知大選後再開庭

國民黨台北市議員張斯綱等人,今年9月開記者會爆料農委會主委陳吉仲擔任學者時,承包科技部委託研究案「連愛情公寓部落格轉載文章都抄」,諷刺陳吉仲「抄襲慣犯」、「一魚兩吃」等語,陳吉仲提自訴怒控張斯綱與記者會在場的國民黨副發言人楊智伃、桃園市議員候選人凌濤涉嫌妨害名譽,台北地院今首度開庭調查,除釐清自訴範圍,法官並諭知下月(12月)26日傳訊張斯綱3人出庭。詳全文>>

台灣第一支火箭成功升空! 科技部:盼發展「衛星發射服務」

台灣第一支「混合式類衛星載具火箭」於10日清晨發射,在眾人的引頸期盼下,終於順利升空。「HTTP-3A火箭計畫」由ARRC設計製造兩節式、具飛行導航控制能力的混合式燃料探空火箭,為類衛星載具。團隊還自行開發「ZIYASim」六自由度飛行任務分析模擬器,飛行高度可達100公里。詳全文>>

快訊/「學術倫理規範網頁」消失30分? 科技部:讀者反應不易閱讀在調整

新竹市長林智堅論文爭議持續延燒,引發外界熱議。對此,國民黨北市議員王鴻薇7日下午踢爆,科技部無預警把「學術倫理規範」網頁下架,不再讓任何人查閱,令她傻眼直呼「國家機器動起來了,是怕大家看嗎?」,但短短30分鐘就重新上架,對此,科技部回應,有讀者反映「版面跑掉、沒有分段不易閱讀」,已調整版面。詳全文>>

快訊/「學術倫理規範網頁」無預警下架! PTT驚呆:刷新三觀

新竹市長林智堅論文爭議持續延燒,碩士論文涉嫌與竹科管理局研究報告、台大國發所碩論有高度雷同,引發外界熱議。對此,國民黨北市議員王鴻薇今(7日)下午踢爆,科技部無預警把「學術倫理規範」網頁下架,不再讓任何人查閱,令她傻眼直呼「國家機器動起來了,是怕大家看嗎?」詳全文>>

北科大副教授江雅綺頭銜涉假案不成立 科技部促更正

國立台北科技大學智財所副教授江雅綺,畢業於英國杜倫大學社會科學與健康學院,但因長年使用法學博士頭銜,日前遭外界質疑該頭銜有涉假違反學術倫理。對此,科技部今(26)日指出,該案未達造假、判定此案不成立,不過也要求更正最高學歷「主修學門系所」。詳全文>>

在地人火大了!中科院「偷渡」旭海試射 科研火箭計畫添變數

旭海火箭發射場域4日因為風力太大取消第一次試射,但隨即有軍方單位進入施工預備演訓,當地居民認為不尊重「僅供科技部使用」約定,以機具鏟平發射場內工事土堆反制,並將緊急召開部落會議,暫停科技部火箭發射場的使用權,是否影響6月份的科研火箭發射申請,有待觀察。詳全文>>

蘇貞昌揭牌屏東科學園區籌備處 周春米強調督促園區發展進度

立法委員周春米今(26)日參加「科技部南部科學園區管理局屏東園區籌備辦公室揭牌暨屏東縣科學園區諮詢委員會成立儀式」,行政院長蘇貞昌也來到屏東揭牌。詳全文>>

氣候衝擊恐爆極端事件! 學者籲台灣「最要重視複合式風險」

聯合國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IPCC),科技部「台灣氣候變遷推估資訊與調適知識平台計畫(TCCIP)」科學團隊,昨發布台灣氣候衝擊最新數據。數據顯示極端事件導致連動性的複合式風險,是台灣最需重視的災害。學者認為,要以永續價值驅動調適才能發展台灣的氣候韌性,應對危機。詳全文>>

科技部將改制國科會 吳政忠:持續發揮跨部會調度、統合角色

科技部今(26)日舉辦新春記者會,2022年科技部將改制為「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部表示,改制後的新「國科會」後將持續發揮統合、協調、定向的積極角色,開創台灣科技力的新能量與新格局。詳全文>>

科技部將改制為「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 最快明年3月掛牌

行政院組織改造法案業於今(28)日經立法院三讀通過,科技部正式啟動組織調整,轉型為「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組織定位如同國家發展委員會,將以國家整體科技發展的高度,政策協調台灣數位發展與產業創新,攜手數位發展部、經濟部、衛福部、農委會、文化部等,以跨部會、跨產學研之型態,引領台灣軟體、硬體整合創新。詳全文>>

科技部預計5年投入80億預算 跨部會成立量子國家隊

近年世界大國皆投入大量資源於量子科技之研發。擁有强大運算能力的量子電腦將來會帶來對資安、金融等產業,甚至是國防上等面向極大的衝擊。為了因應此情況,科技部表示,將積極地與中央研究院及經濟部等跨部會單位共同規劃量子國家隊,預計5年國家總投入約新台幣80億元。 詳全文>>

疫情加速數位轉型 科學園區去年營業額破3兆元

新冠肺炎肆虐全球,受到疫情影響帶動我國產業加速數位轉型,2021上半年製造業景氣暢旺。科技部今(14)日於行政院會報告,科學園區去年營業額突破3兆元,2021年上半年營業額突破成長達1兆7,128.28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幅度達25.2%,創下近8年來新高;就業人數也增加到29萬5,003人,較去年同期成長3.5 %。詳全文>>

美國要求台積電交出機密 科技部長吳政忠:政府一定做最大後盾

科技部長吳政忠今(7)日到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業務報告並備詢,面對眾多立委關心台積電是否會被強迫交出企業機密,吳政忠表示,涉及營業秘密的保護都應該遵守,台積電有這決心,政府一定會做最大後盾。詳全文>>

旺宏金矽獎邁入21屆 董座吳敏求樂見Memory Centric概念導入研究

旺宏電子暨旺宏教育基金會共同舉辦之旺宏金矽獎今年已邁入第21屆,即使面對COVID-19疫情仍不中斷,「旺宏金矽獎—半導體設計與應用大賽」已成為全國規模最大、歷史最悠久、獎金最高的半導體領域學生競賽。旺宏電子暨旺宏教育基金會董事長吳敏求表示,四年前他洞察產業未來趨勢,開始推動Memory Centric Solution的概念,很高興這一屆金矽獎的入圍大獎作品中,就有兩件是相關領域的研究,代表臺灣學術界教授們願意帶領同學嘗試不同的挑戰,在產業界預期也將成為未來極具競爭力的解決方案。詳全文>>

旺宏金矽獎得獎名單出爐! 陽明交通大學「自駕車研究」勇奪三金獎

全國規模最大、歷史最悠久、獎金最高的半導體領域學生競賽—「旺宏金矽獎—半導體設計與應用大賽」今年邁入第21年,今年的賽事也在今(31)日舉行頒獎典禮,旺宏教育基金會董事長吳敏求表示,今年是旺宏教育基金會成立20週年,感謝產官學研界的共同支持,讓金矽獎成為一個公平、公正、公開的獎項,政府也可透過金矽獎的平台,了解年輕科技人才的實力。詳全文>>

免挨針!台大研發噴鼻式新冠疫苗 力拚明年上半年人體試驗

科技部今天舉行防疫成果記者會,台大團隊表示,目前研發噴鼻式COVID-19 疫苗,除了產生IgG抗體外,也可以在上呼吸道產生IgA抗體,動物實驗效果勝過傳統注射,現階段正在尋找資金來源,一旦順利的話,明年上半年有機會進入人體試驗階段。詳全文>>

AI影像「1秒」判讀抓出染疫! 科技部集結五校展現防疫研究成果

科技部今(25)日召開記者會,展現防疫科學研究中心研發重點成果,分別由臺灣大學、陽明交通大學、成功大學、長庚大學暨長庚醫院及國防醫學院,集結各大學跨域研究量能、高防護實驗室平台與醫學中心場域等三大重要元素,落實「精準健康、精準防疫」。詳全文>>

高通攜手全台多所大學 提升台灣資通訊創新研發實力

美國高通公司透過旗下子公司高通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攜手全台多所大學共同推動的「高通台灣研發合作計畫」於今明兩日發布第二屆成果,在高通領域專家協助下,參與第二屆計畫的10所大學共完成35項計畫、提出138篇學術論文,呈現各大學研究團隊在無線通訊、機器學習與人工智慧、以及多媒體三項尖端科技領域與高通合作的研發成果。詳全文>>

科技部擬在竹、中、南科學園區設6接種站 力拼10日內完成全員疫苗施打

科技部為了確保國際產業鏈上穩定供應,透過數位科技提通疫苗預約、身分認證及資料分享等一條龍服務,提供園區廠商統一預約申請肺炎篩檢和疫苗施打,目前規劃在竹、中、南各園區建有大型接種站各兩處,預計約5到10個工作天就可完成園區從業人員施打作業。詳全文>>

台大、台積電產學聯盟研發突破 半導體邁向1奈米技術榮登Nature期刊

科技部產學大聯盟半導體研發大突破!臺大與台積電共同投入的超3奈米前瞻半導體技術研發,在新穎材料分項部分,與麻省理工學院(MIT)合作研究共同發表,首度提出利用「半金屬鉍(Bi)」作為二維材料的接觸電極,大幅降低電阻並提高電流,突破了二維材料原本的缺陷,使其效能幾與矽一致,有助實現未來1奈米以下、原子級電晶體願景,研究成果更獲得刊登於國際頂尖學術期刊《Nature》的殊榮。詳全文>>

「常在」年薪才15萬!清后妃薪水曝光 這些人穿越現代秒變低收入戶

台灣師範大學主辦的數感盃比賽由科技部指導,至今已辦理第四屆,分高、國中組兩組,體裁有新詩、專題報導及短篇小說三種主題,今年最特別的是,桃園市私立大華高級中學的國二有三名學生共同創作,以「清朝后妃攻『薪』計,她們穿越到現代會是低收入戶嗎?」為題,獲國中專題報導組且榮獲金獎(第一名)。詳全文>>

數位發展部最快1年內掛牌 聚焦資安、數位經濟、數位轉型

行政院積極推動組織改造,25日推動首波組改,通過備受關注的「數位發展部」設立一案。政委郭耀煌說,數位發展部有三大方向,確保國家資通安全、促進國家數位經濟、加速國家數位轉型;草案送出後,將成立籌備處,約6個月到1年時間,數位發展部就能正式掛牌。詳全文>>

苗栗、台中地區水情「亮紅燈」 科技部:園區和廠商營運不受影響

全台水情持續吃緊,抗旱進入關鍵期。因應中央災害應變中心調整苗栗及台中地區水情燈號為紅燈(分區供水或定點供水),科技部表示,包含竹科銅鑼、竹南園區、中科台中與后里園區用水及園區廠商營運均不受影響。詳全文>>

科技部升格7年將組改 吳政忠證實改為「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

科技部長吳政忠11日表示,科技部組改方向會改為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編制不會大變動,只是名稱微調,像是「司」會改為「處」,同時已建議行政院把數位發展部跟科技部的組改一起考量。這也是科技部自2014年3月3日升格後,短短7年就從「部」改制為「會」。詳全文>>

政院通過「太空發展法」 未經許可發射火箭最高罰1千萬

行政院18日拍板《太空發展法》,並明定科技部為主管機關。草案規定,未經許可於我國境內發射發射載具者,處5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新台幣100萬元以上1000萬元以下罰金。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