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資源危機對策 讓水逆行再回用

又下雨了!很多人抱怨天氣濕冷的時候,卻不知道,多雨的臺灣其實是全球排名前 18 名的缺水國家,而且,缺水狀況比大家想像的更嚴重。在世界先進經濟體中,臺灣的降雨量世界排名第 1,既然如此,為什麼臺灣還缺水?為什麼國人分配的水量卻很少?雨水到底去哪了?在水資源短缺的現在,那些從我們生命中路過的雨水,有沒有可能透過有效的方式,留下來變成有用的資源呢?

臺灣是「降雨量豐富的缺水國家!」

「臺灣是一個,降雨量豐富的缺水國家!」臺灣綠建築發展協會副理事長、台灣綠色生態設施協會理事長、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河海工程學系前教授廖朝軒直接開門見山説,臺灣雖然雨量豐沛、年平均降雨量 2,500 公釐,高於世界平均值約 2.6 倍,但因為地勢坡陡、河川流急、水庫少且容量小,年雨量的 58.5% 奔流入海、21.2% 蒸發,等於將近 8 成的雨水從我們的生命中路過,難怪有人會說,臺灣簡直是「水資源的過路財神」,眼睜睜看著水來了,又走了!

 

臺灣 1 年總降雨量被利用來供水的比例,只有 20.3%,在水資源已經非常侷促的情況下,又因氣候溫暖潮濕,日常生活用水需求高,再加上水價便宜,導致國人多數不知節約用水,成了最耗水的國家之一。根據經濟部水利署 2021 年的統計資料,臺灣每人每日平均生活用水量高達 282 公升,遠高於英國、新加坡。

延伸閱讀 臺灣是「降雨量豐富的缺水國家!」

▲ 2021年4月,嘉義蘭潭水庫缺水狀況,水庫部份乾涸龜裂。(圖/記者陳詩璧攝)

水資源開源與節流並行 「雨水利用」成為趨勢

水資源可再生,但又有限。每一滴水得來不易,在環境生態保育意識抬頭,已無法再開發水庫的現在,「除了節流,更應該追溯源頭,朝開源方面努力。」同時也是國際雨水利用協會前理事長廖朝軒表示,雨水收集利用這樣歷史悠久的水利技術,就非常適合常年多雨卻經常缺水的臺灣。

其實,「貯存雨水」這件事,對很多人來說並不陌生。廖朝軒指出,早年農村地區會直接用水缸、水桶等容器來貯集屋頂或地面的雨水,作為日常生活用水。如果可以善加利用雨水,對於水資源的開源方面是很大的貢獻。因為這是一種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接收老天的恩惠、順應自然的生態系統。

延伸閱讀 水資源開源與節流並行 雨水利用成為趨勢

雨水利用原地供水 「零碳里程」降低對環境的衝擊

臺灣年平均降雨量雖然多達 2,500 公釐左右,但分配相當的不平均。根據水利署資料,臺灣的枯水期為 11 月至隔年 4 月,豐水期則是梅雨及颱風發生的 5 月至 10 月,降雨量佔全年 78%。整體枯水期和豐水期的雨量比平均為 2:8,南部則更為懸殊,高達 1:9,嚴重豐枯不均。

此外,河川坡陡流急,加上水庫容量有限,透過自然集水系統收集到的雨水,很少能被保存使用。

國際上,發展雨水貯集後「直接利用」於家庭生活用水或工業區用水外,或農業、漁業、畜牧業與水土保持等方面,已經非常普遍。從效益上來看,有現地供水、分散風險、取代傳統遠距離管線,與減少水資源開發壓力等優點。

延伸閱讀 雨水利用原地供水 零碳里程降低對環境的衝擊

▲善加利用雨水,對於水資源的開源方面是很大的貢獻,因為這是一種順應自然的生態系統。(圖/資料畫面)

台灣太古可口可樂 8年打造11座「雨水貯集系統」

目前臺灣地區自來水供水普及率雖平均超過 9 成,但仍約有超過 150 萬名偏遠山區居民,由於地質因素,或受限於地勢、交通等因素導致施工不便的關係,自來水管路系統無法建置,長期只有簡易自來水可以使用,每當颱風或下大雨時,水質就會混濁,難以獲得穩定供應的自來水。

2014 年起,太古可口可樂與可口可樂基金會注意到這個困境,攜手臺灣綠建築發展協會與台灣綠色生態設施協會,贊助偏遠山區設立雨水貯集系統。8 年來,已在 7 個縣市建立了 11 座雨水貯集系統,幫助超過 8,500 位偏遠山區居民在供水不穩時,獲得穩定水源與乾淨的供給,並實質改善活動中心與教會區的澆灌、沖廁用途,紓緩當地公共地區的用水需求。

延伸閱讀 台灣太古可口可樂 8年打造11座雨水貯集系統

▲太古可口可樂與可口可樂基金會協助僅有簡易自來水供水的偏遠山區部落,建置雨水貯集系統(圖/太古可口可樂提供)

「如果沒有水,該怎麼辦?」 台灣太古可口可樂:將每一滴水的價值極大化

隨著用水危機逐年上升,太古可口可樂的水資源保育政策也與時俱進。太古可口可樂公共事務、傳訊及可持續發展總監簡秀君說明:「太古可口可樂一直朝明確的方向走,謹慎規劃製程中的每滴水,將每滴水資源的效益極大化,核心業務圍繞在3大面向與7大領域。」

▲太古可口可樂公共事務、傳訊及可持續發展總監簡秀君指出,太古可口可樂2030可持續發展戰略「可有為,樂有夢」,核心業務圍繞在3大面向與7大領域。(圖/記者梁建裕攝)

 • 提升製程用水效率:重視每生產 1 公升飲料所消耗的用水量。2005 年 3.35 公升,2021 年數字已降到 2.19 公升,16 年時間大減少 34.6%,未來目標是 2030 年可達到 1.7 公升。

• 中水利用、廢水排放管理:2006 年開始,系統化從生產端進行製程節水,透過蒐集產線中的定位清洗系統用水、回收洗瓶水、蒸汽的冷凝水等,再加上以工廠大樓屋頂作為集水面積蒐集雨水,將中水使用於水塔散熱、淋灑、沖廁等用途,排出廠外的廢水也須符合生物可存活的標準。

• 回饋在製程中使用的水:透過各種計畫與活動,包括協助偏鄉建設雨水貯集系統、長期支持濕地保育、進行大眾教育與溝通,不僅是將水資源直接回饋給在地,也希望,喚醒大眾對水資源的重視,擴大惜水的影響力。

延伸閱讀 「如果沒有水,該怎麼辦?」 台灣太古可口可樂:將每一滴水的價值極大化

▲太古可口可樂除了努力在製程節水,也與廖朝軒教授合作於偏遠山區部落執行雨水貯集系統專案,致力將乾淨水資源回饋給社區。(圖/記者梁建裕攝)

為了讓大眾更認識台灣面臨的水資源危機,太古可口可樂打造《這才是水逆》水資源線上特展,帶領參展者重新理解「水逆」,透過獨家打造的互動測驗,參展者可以從日常的自身行動開始創造水逆轉機,一起為水資源環境逢凶化吉。2022 太古可口可樂《這才是水逆》於 12 月 29 日正式開展。

臺灣是「降雨量豐富的缺水國家!」

水資源開源與節流並行 雨水利用成為趨勢

雨水利用原地供水 零碳里程降低對環境的衝擊

台灣太古可口可樂 8年打造11座雨水貯集系統

「如果沒有水,該怎麼辦?」 台灣太古可口可樂:將每一滴水的價值極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