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台灣國際蘭展」正展出中,吸引海內外參觀者無數,這場全球矚目的產業盛會,再次展現台灣蘭花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與影響力。台灣長年穩居全球蘭花市場的關鍵地位,特別是在日本市場,更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供應國。根據產業數據,目前日本市場的蝴蝶蘭苗高達 90% 來自台灣,切花供應則占約 20%,台灣已成為日本蘭花市場的核心支柱。
然而,早在蘭展開幕前 3 週,日本蘭花業龍頭企業 Art Green 株式會社(アートグリーン株式会社)社長田中豐(Tanaka Yutaka) 低調快閃台灣 3 天,與台南多家蘭花業者展開密切會談。這家在日本法人花卉市場占有一席之地的上市公司,過去一直穩定採購台灣蘭花,如今卻選擇此刻親自來台,究竟背後有何深意?
事實上,Art Green 每年自台採購約新台幣 1 億 2 千萬元,蘭苗數量約 80 萬株,台灣對其供應鏈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這家日本花卉市場的巨頭,如今已不滿足於採購台灣蘭花,更開始尋求更深層次的合作模式。這場低調訪台的背後,透露出台日蘭花產業合作模式,即將迎來新變局。
▲蝴蝶蘭容易系統化管理、耐運輸、可以大量穩定規格化生產、花色及植株高度可隨市場喜好變化多端、觀賞期長,葉片討喜等,具備明星產品特質。
▲台灣蝴蝶蘭外銷實力雄厚。圖為世茂農業生技總經理黃崇德在30多年前為日本市場而培育的V3大白花,現已經可以透過產期調節技術,讓花開終年。
Art Green 長年穩居日本蘭花市場的領導地位,擁有高端客戶群,過去一直與台灣蘭花業者直接合作,建立長期供應關係。此次訪台的目的不只是確保現有供應模式的穩定,更著眼於深化產業合作,希望透過更緊密的結盟,共同布局未來市場。
據了解,田中社長親自率領財務長芝田新一郎(Shibata Shinichiro)、蘭花技術顧問柴田益司(Shibata Masuji)、海外部長山村浩二(Yamamura Koji)等高層主管,主要針對三大方向進行佈局:交叉持股、直接資本挹注,強化雙方財務結盟的資本合作,或技術升級以提高市場競爭力,以及市場戰略調整。
消息人士透露,田中社長此次來台,拜訪台灣蘭花生物科技園區的數家業者,希望有機會進一步深化在蘭苗採購方面的合作,以確保更靈活的採購模式。此外,也在與部分蘭園高層的會談中,提及戰略性合作的可能性,這可能涉及更深入的產業投資或技術合作,為雙方的供應鏈帶來新的發展機會。
▲日本蘭花巨頭Art Green社長田中豐(左4)於2月底低調訪台,這可能是一場改變台日蘭花產業格局的深度合作布局。圖為參訪行程之一「世茂農業生技」。
在日本,蝴蝶蘭一直是高端贈禮市場的重要產品,特別受到企業送禮市場的青睞。不過,在1980年代,這並非主流文化,直到 Art Green 的創立,才逐漸將蝴蝶蘭塑造成日本企業送禮的指標性選項。
「台灣人很棒,很厲害!」走在台南某蘭園的溫室中,57歲的田中社長告訴本刊記者,他對台灣蘭花產業的敬意溢於言表。
▲從高爾夫球場到蘭花市場,田中豐從日本花道與送禮文化中,看見蝴蝶蘭的價值。
這位在 1991 年以 25 歲之齡創立 Art Green 的企業家,當初與蘭花產業毫無淵源。大學畢業後,田中豐曾在高爾夫球場地產開發公司工作,接觸許多高端客戶。「我從與這些客戶的互動中,看到了蘭花的商機。」他回憶道。透過參加蘭花愛好者聚會,他認識了包括蘭花博士柴田益司在內的產業專家。
「日本一直與台灣蘭花業者持續合作,除了代理、販售,也在技術上相互切磋。」柴田益司博士說明。
機緣巧合下,一位經營蘭花事業的建設公司社長,詢問當時年僅 25 歲的田中豐,是否有意願接手其受泡沫經濟衝擊的蘭花業務。「當時年輕,鼓足了勇氣就決定嘗試。」田中豐說。儘管缺乏相關經驗,但憑藉著自己對高端市場的了解,結合柴田博士的技術專長,最終決定進入蘭花產業,並創立 Art Green,成功將蝴蝶蘭打入企業贈禮市場,奠定核心商業模式。
「當年我看到的是企業贈禮市場的需求,如今,我更關心的是蘭業供應鏈的未來。」田中豐表示,過去 Art Green 透過長期採購與台灣保持穩定關係,如今,他希望從單純的買方角色,轉變為更深度的產業夥伴,共同推動市場發展。
▲台灣外銷日本市場的蝴蝶蘭,有蘭苗與切花兩種。在日本,蝴蝶蘭一直是高端贈禮市場的重要產品,特別受到企業送禮市場的青睞。
據了解,目前日本市場的蘭苗高達 90%來自台灣,切花部分約 20%,且市占率有持續攀升的趨勢。日本的蘭花產業多採「接力栽培模式」,其中蝴蝶蘭是主要品種,從國外進口種苗後,再於日本本土栽培至開花後銷售,使得台灣的蝴蝶蘭種苗在日本生產鏈中扮演不可或缺的關鍵角色。
「中國和越南的蘭花,比較少出口到日本,日本不太需要台灣以外的蘭花。」田中社長明確表示,他從未接觸過中國的業者。
台灣蘭花產銷發展協會秘書長曾俊弼向本刊補充:「主要是日本人信任台灣,不相信中國,因此即便中國或越南也有蘭花產業,但日本蘭花市場幾乎沒有中國的角色。」
這使台灣的蘭花業者,在亞洲最大的蘭花市場 — 日本,擁有相當的話語權,「就像農業界的台積電一樣,台灣的蘭花產業在全球確實舉足輕重,」一位不願具名的產業分析師評論道。
從農業部的統計資料可見,蘭花仍然是台灣花卉外銷的主力,尤其蝴蝶蘭在國際市場上享有盛譽。2024 年,台灣蘭花整體產值達到 64 億元,出口就占 61 億元,外銷市場遍及美國、日本、加拿大、澳洲等 60 多國。「根留台灣、花開全球」,這句話,精準描述了台灣蘭花產業的國際地位與發展策略。
▲農業部的統計資料顯示,蘭花,特別是蝴蝶蘭,長期以來在台灣花卉出口中佔據重要地位。
日本 Art Green 過去一向直接與台灣蘭花農場合作,並不透過貿易商或代理商,雙方供應關係穩健。然而,這次田中社長親自來台,目的顯然不只是依循以往模式。
田中社長坦言:「初步有一些想法,但尚未確定非常固定的方向。」他提到,希望與供應鏈的關係更緊密,甚至合作走向戰略夥伴關係,包括「交叉持股、直接注資投資、合作擴大生產線,或針對創新農業投資,不管是年輕團隊或農業的二代。」
「主要是相對於目前的商業模式,希望展望未來 10年、20 年的發展進行布局。」田中豐補充道。
▲台糖公司精緻農業事業部-南靖蘭場。
▲台糖公司精緻農業事業部-總部。
田中社長此行從小型蘭園走訪到大型蘭園,讓他開啟了不同的想像。「這次在台灣看到的、接觸到的,都是很真實的產業狀況,感覺非常、非常新鮮。」他表示,「這是以前只透過轉介,不會知道的事。」
「Art Green 在日本的銷售體系相當完整,但他們需要的是可靠且高品質的供應鏈,這正是台灣業者的優勢,」一位熟悉台日蘭花市場的資深業者向《ETtoday 東森新媒體》透露。
田中豐進一步分析,日本市場的企業贈禮文化雖然成熟,但市場主要鎖定富人階級,一般消費者並不常購買蝴蝶蘭作為自用花卉。這導致市場雖然高端且價格維持在一定水準,但成長空間有限。
目前,日本蝴蝶蘭禮品市場規模約 200 億日圓,一支高品質蝴蝶蘭售價約 1 萬日圓。田中社長表示,近年來市場定價變動不大,但銷售數量有所減少,可能是市場趨於飽和,以及 SDGs(永續發展目標)普及影響消費習慣所致。
此外,日本市場還面臨日圓貶值、人口老化、能源成本上升等挑戰,「有些農家不願意孩子接棒,因為給孩子也是非常辛苦的。在日本,這樣的情況很難找到解決的方法。」種種因素壓縮了日本國內蘭花業者的獲利空間,使市場競爭更加激烈。因此,田中此次來台,除了確保供應鏈的穩健運作,更在思考如何讓台灣業者在日本市場發揮更大作用。
這次訪台,不僅是商業層面的合作談判,也正是為了調整策略,因應市場變化,確保未來競爭優勢。
▲世茂農業生技創辦人黃崇德成功栽培出V3大白花、開發獨特染色技術,目前為全球最大的蝴蝶蘭染色切花供應商。
除了商業合作,Art Green 近年來積極推動農業與社會福祉的結合,特別是透過 「AlonAlon計畫」,聘請身心障礙者參與蘭花培育、包裝等工作,提升企業 ESG 形象與社會責任影響力。
Art Green 是 2015 年在名古屋證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年營收約台幣 6~7 億元,除了主力於蘭花產業,也積極推動身心障礙者就業。田中社長說明,日本政府規定 49 人以上的大型企業必須聘僱 2.5%以上的身心障礙者,但目前仍有 40%企業未達標。這讓企業開始尋求能夠符合 SDGs 要求的合作夥伴,而 Art Green 透過「AlonAlon計畫」,成功讓身心障礙者參與蘭花產業,提高企業的社會價值,讓多家企業將 ESG 列為選擇合作夥伴的重要條件。
這次訪台,Art Green 也不排除將這套模式引入台灣,與台灣業者共同推動 ESG 相關合作,並進一步提高雙方企業競爭力。如果這項計畫落地,台灣的蘭花產業不僅能夠深化與日本的關係,還能墊高國際市場上的品牌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