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策略 「舒適減壓、永續新竹」

2022年新竹市長寶座為兵家必爭之地,藍綠白都推出強棒候選人,民眾黨和民進黨不約而同推出女性候選人參選,國民黨則派出六連霸議員林耕仁出戰。接下這項挑戰,林耕仁接受《ETtoday新聞雲》專訪時表示,「轉戰市長並非轉換跑道,自始至終我一直都在」。

清潔工投身政治不後悔 轉戰市長:把市民當業主

擔任新竹市第五、六、七、八、九、十屆市議員,已擁有相當的知名度與支持族群,林耕仁如選擇繼續當議員,可說幾乎沒有連任的壓力,卻突然決定轉換跑,選擇拚拚看市長選舉。對此,林耕仁也表示「我一直都在,也從未離開、以後也一定在,擔任六屆新竹市議員,至今總共24年,決定參選市長,都是走在希望讓新竹更繁榮、家鄉更進步、城市持續往前邁進的路上。議員轉戰市長並非轉跑道,自始至終,自己都在家鄉。」

「拎著一塊抹布、提著一個水桶,從最基層清潔開始!」林耕仁說,自己退伍從清潔工幹起,之後創立清潔公司,實實在在的白手起家,和所有追求夢想的新竹人一樣,靠自己雙手成家立業,胼手胝足。

林耕仁也談到這段清潔工經驗「正是從清潔了解細節的重要性」,啟發自己想投身為公共事務的思維和熱情。他說,從事公共事務就跟清潔一樣,任何角落都不放過,從重大建設到社會福利,必須要回歸「市民需求」,市民才是城市的主體、才是城市治理的根本核心,讓業主滿意,就是讓市民滿意。

監督市政24年老司機 最知道新竹痛點在哪裡

▲林耕仁說自己監督市政24年,還是土生土長的新竹人,最了解家鄉的痛點與迫切需求。(圖/林耕仁競選辦公室提供)

2022年新竹市市長選舉國民黨派出24年資深議員林耕仁挑戰寶座。選擇從監督市政的的角色抽身轉換,林耕仁說,自己才最最知道新竹市的「痛點」在哪裡的人,面對貧富差距越來越極端的城市,他提出以「舒適減壓、永續新竹」為目標的五大策略主軸。

林耕仁認為,新竹市要成為科技首都、全國最年輕的城市,同時還是生育率名列前矛,必須敢生也敢養。新竹市是富含豐厚文化底蘊、存在歷史縱深的百年古城,集傳統風華與現代高科技發展於一身,是台灣絕無僅有的城市。

▲新竹市東區幾個里連續幾年入榜全國最有錢的里,但該地區產業人口高度密集、生活步調快、物價高,居民相對生活壓力也大。(圖/記者陳凱力攝)

但是,過去七年半這座城市的貧富落差逐漸拉大,全國最有錢的關新里和全國倒數貧窮里都在新竹市,這顯示新竹市的發展已出現高度失衡。東區產業人口高度密集,居民生活壓力大,到了北區、香山區產業無法復甦,發展更是逐漸沒落,一座城市兩種極端,對於一座自詡為科技首都的城市,市民光榮感愈形低落。

林耕仁認為,新竹市要成為多元開放、包容共享的城市,各個區都該有自己的特色,這也意味著新竹必須要有宏觀、全面性的城市治理的策略,因此提出「舒適減壓、永續新竹」,就是希望讓不管是原本居住在新竹、或是外來移入的新朋友,都能夠得到全方位的照顧,在新竹這座城市安居樂業。

林耕仁解釋,多元發展,舒適減壓是為了平衡區域發展、降低市民生活壓力,永續新竹,則是在托育、居住、長照、教育等機能提升,讓下一代人也能夠留在新竹。對於已經逐漸極端的東區要注重教育、托育、交通改善,北區則要聚焦舊城活化,而香山區,則急需導入產業連結。

林耕仁依這個願景為方向,提出五大策略主軸,包含教育新竹、便捷新竹、質感新竹、安心新竹、未來新竹

教育:包含「以全球化素養為主軸發展國際化教育」、「推動在地議題融入創新教育」、「結合學校、區所里鄰、警政合作,讓體罰、毒品、性侵、霸凌絕跡於校園」三大面向。

便捷:建置智慧科技和大數據交通管理系統,導入智慧創新及科技治理的思維,用大數據的方式,來找出交通規劃的最佳選擇,比如動態調整主要幹道的紅綠燈秒數、適度紓解尖峰車輛。

質感:年輕家庭最需要的托育,即便是專職照顧的爸爸或媽媽,也需要有「放鬆喘息」的服務。因此,林耕仁強調,將閒置公有空間,打造公共臨時托育中心,目前規劃將建立每區至少三處臨托機構,讓新竹育兒環境更加友善,年輕爸爸媽媽生活質感不大折。

安心:林耕仁大膽提出「市民安心保」全民意外險,只要設籍在竹市4個月以上,就符合意外險的保障,由市府支付保費,讓市民能夠安心而且無後顧之憂。此外,因應高齡化社會到來,還有敬老卡2.0,擴大使用範圍,讓敬老卡可以在台鐵、國道、以及看診時部分負擔也可以繳付,長者更有尊嚴,也同時紓解年輕人壓力。

未來:林耕仁則宣示打造「香山科技廊帶」,向北結合新竹科技園區,向南連結竹南科技園區,未來發展生醫、物聯網、電動車等前瞻產業,願景目標是讓新竹的蛋黃區擴大、蛋殼區消失,平衡區內發展,刺激人口流動,達到舒適減壓。

▲林耕仁認為,將科技手段導入各項市政,相信可以減少政府成本,卻能極大化效用。(圖/林耕仁競選辦公室提供)

如果在政見中選擇一項「當務之急」,林耕仁則認為,推動新竹成為智慧城市,是他上任後首要目標。

他強調,新竹因有竹科,而成為其他城市都沒有的絕佳區位,竹科包含半導體、光電、通訊、生物科技、精密機械等產業,都有可運用在城市建設和都市治理的應用,將科技手段導入各項市政,相信可以減少政府成本,卻能極大化效用。

交通壅塞一直是新竹市的痛點,比如改善交通,但能否引進大數據以及智慧交通管理系統,針對主要幹道以及匝道的交通號誌秒數,在尖峰時段動態調整,讓數據不段運算,找出在特定時間最能有疏導車流的模式,這完全是可行的。此外,如果未來新竹市的建設,能優先採用竹科及新竹市廠商的產品,不但對於竹科廠商拓展外銷有極大的助益,也同時可吸納其他潛在廠商來新竹市設立公司,創造在地人就業。

林耕仁指出,竹科的5G基地台、無線網路路由器、感應器(SENSOR)、數位攝影機(IP camera )、LED大型面板、物聯網(IOT)、智慧路燈、電腦週邊商品,都是智慧城市基礎建設的一部份,未來擔任市長,會邀請竹科及新竹市廠商共同參與新竹市智慧城市發展。

林耕仁自認3特質贏民心 批沈慧虹:過去執政怎都不做?

▲國民黨新竹市長參選人林耕仁認為,新竹市過去7年半貧富差距越來越大,一座城市兩個極端。(圖/記者李毓康攝)

國民黨新竹市長參選人林耕仁選擇跳脫24年議員生涯,挑戰綠營執政的市長大位。他說,過去7年半,在綠營執政下,新竹市貧富差距越來越大,如今沈慧虹卸任副市長一職後,才提出「讓專業的來」口號,讓他傻眼,想反問沈慧虹,當副市長的時候,專業展現了嗎?現在才提政見,過去怎麼都不做?

林耕仁說,沈慧虹是林智堅的副市長,過去7年半,早就應該對於交通、教育、托育要提出解方,這次她突然接受民進黨提名參選,才提出「讓專業的來」口號,如果沈慧虹現在強調有專業,過去擔任副市長的時,她的專業展現了嗎?現在不斷提出政見,她過去擔任副市長時,為何都不執行?

▲林耕仁認為自己出生新竹市,對新竹市的各項脈絡清晰明瞭,是最大優勢。(圖/翻攝自Facebook/左起高虹安、林耕仁、沈慧虹)

林耕仁認為,過去7年半新竹市貧富落差逐漸拉大,全國最有錢的關新里和全國倒數貧窮里都在新竹市,這代表發展出現高度失衡。東區產業人口高度密集,高房價讓居民生活壓力大,北區、香山區產業無法復甦,發展逐漸沒落,一座城市兩種極端,市民光榮感愈形低落。

▲林耕仁認為「最在地、最了解、最有經驗」,才是市民選擇首長時最在乎的特質。(圖/林耕仁競選辦公室提供)

林耕仁強調,自己絕對樂見候選人用政見彼此競爭、說服選民,但曾經擔任過副市長的沈慧虹,必須讓先說服市民,現在說的天花亂墜,但為何過去都不做?

林耕仁也提到自己相較其他兩位候選人的最大優勢,「另外兩位候選人不是在地出身,對於新竹了解有限,對產業脈絡、人文風情、發展進程,可能無法全般掌握,而我出生新竹、成長於新竹、最了解全新竹各區的是市政推動現況,以及目前城市發展面臨的轉型問題」。

林耕仁強調,「最在地、最了解、最有經驗」,這才是市民選擇首長時,最在乎的特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