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大缺工潮來襲!在少子化衝擊與疫情改變求職者心態等多重因素影響,目前我國正面臨史上最大的缺工窘境,以外銷為主的製造業職缺數創下歷史新高,以住宿餐飲為主的服務業也處在相對高點。《東森新媒體ETtoday》採訪發現,「缺工」已成了不同產業間的共通話題,甚至已經開始影響部分企業經營,工商界齊聲呼籲,政府務必開放服務業移工與再鬆綁僑外生留台工作限制。
這波缺工潮是從去年上半年開始漸漸惡化,由製造業先爆發。依主計總處調查,因海外對半導體等訂單需求大增,當時製造業職缺數就突破10萬人,創下歷史新高;一直到今年上半年,製造業人力需求又再掀一波高峰,職缺數再創紀錄,達10萬6725人。
不願具名的某中部電子製造大廠人資說,製造業長期招不滿工程師已經是日常,如果公司待遇不是業界最高,新進員工多半待個2、3年就會被挖走,流動率很高。公司這幾年把腦筋動到大學生身上,提前到校園物色潛力股,只要看到能力不錯的大學生,就先發「營養金」綁約;等到他們畢業後,就一定得到公司上班,待滿年限才能離職。
但該人資說,這招一開始雖然有用,但後來業界缺工越來越厲害,同行紛紛加薪搶人,導致部分有約在身的大學生依然持續找工作,只要找到薪資夠高的工作,寧願賠錢也要解約。
服務業缺工情況也好不到哪去,去年下半年疫情降級後,缺工潮就開始蔓延到服務業,內需主力如住宿餐飲業、批發零售業等人力需求增加,去年下半年住宿餐飲業職缺數達1萬9000多人,是歷年同期次高;批發零售業職缺數也有3萬8000多個,也是6年同期次高。
今年下半年國境解封,國內旅館人潮明顯回溫,但人力卻接不上來。台北福華大飯店人力資源部總監曾明慧說,國境解封後福華住宿率都有達8、9成以上,但疫情期間把服務業打趴,也連帶讓服務業形象下滑。招募時發現有些年輕人雖對飯店工作有興趣,但家長擔心「不穩定」,反對小孩來上班;加上解封後,許多餐廳也和飯店業搶人,讓徵才難度提高。
晶華麗晶酒店集團董事長潘思亮9日出席天下經濟論壇也說,在國境解封後,觀光產業今年可望有轉機,但飯店產業缺工情況非常嚴重,估國際觀光飯店產業約有20%至30%尚未補足,光晶華集團待補職缺就達500至600人。
北市某知名飯店的房務人員說,以往一個人一天要整理10間房間「已經很趕了」,但現在人手不足、每天住宿率又都是9成以上,變成一個人至少要整理14間房間。
為了趕快補齊人力,各家飯店一方面要提高薪資搶人,另一方面卻又不敢提高房價來彌補疫情間的虧損。曾明慧說,福華房價沒有漲,但疫情前月薪約2萬7000元的房務員職缺,現在都已經提高到3萬元以上,人事成本很重;但即便是這樣,目前待補職缺仍超過50個,希望政府可以考慮引進移工補充服務業人力,並開放更多的海外學生到台灣打工度假。
潘思亮也說,以晶華為例,房務人員職缺花費1年努力媒合,人力仍難補足;台灣觀光產業復甦的力道,端賴能找到多少人回到服務的行列,呼籲政府應考慮幫忙國際觀光飯店試辦引進移工。
目前台灣缺工情況有多嚴重?勞動部每季都會對企業進行人力需求調查,結果今年第一到四季的需求分別是5萬7、7萬5、8萬7、6萬,破天荒創下連續四季都達10年同期新高的紀錄。而國內人力銀行龍頭104人力銀行,在10月職缺數突破100萬個,創下歷史新高;另一家1111人力銀行職缺也達65萬個,也是該公司歷年次高水準。
工總秘書長陳益民說,缺工問題部分源自於「產業失衡」,像製造業中有半導體等科技公司,也有傳統製造業如工具機等。現在政府政策資源集中在高科技產業上,導致人才被吸走,傳統製造業就算想轉型,也找不到人手幫忙。陳建議,政府應考慮再放寬僑生留台工作門檻,廢除評點制,填補中階人才缺口;並對真的找不到勞工的傳統製造業,如機械、織布、冷凍空調、陶瓷業等,提高移工核配比例,鬆綁聘用移工的門檻。
商總理事長許舒博坦言,過去服務業缺工比較偏重短期性,但這次缺工是受到疫情影響,求職者擔憂產業的不穩定性。他舉例,像花蓮艾美酒店最近要開幕,但一直確定不了開幕時間,「因為他要請56位清潔跟服務人員,結果只來了20位,沒有人來鋪床、整理,那要怎麼開幕?」
許舒博說,缺工原因除了少子化外,台灣教育制度都把人往大學送,造成不論服務業、製造業都缺工,「為什麼?台灣年輕人怕曬啊,風吹日曬雨淋他們不願意,那怎麼辦?找不到人,企業就會希望開放移工,補足這些產業的人力缺口。」
對於產業缺工現象,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回應,因今年國際景氣前景保守,製造業訂單量下滑,連帶人力需求也減少,缺工已不若先前嚴重;服務業則是受到疫情波動影響,加上薪資、工作條件並未明顯提升,影響求職者投入意願。勞動部會持續媒合業者與求職者的期待落差,視媒合狀況再來討論要不要開放服務業引進移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