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傳道者「簡又新」

今年初的一場活動,現場與會的電子媒體開門見山:「氣候變遷新聞通常是票房毒藥,這種議題不受民眾青睞!」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董事長簡又新當面坦言,自己走上這條孤獨的路已經16年。今年已經77歲的他,一度是無人問津的存在,但堅持到底、從不放棄至今,已經成為了推進台灣永續發展的指標人物。「我這個曾經的毒藥,現在開始會變甜藥。」簡又新開朗笑說。

從孤掌難鳴到一呼百應 歷經16年累積與堅持

當時為什麼會選擇這一條路?「老實說,的確蠻辛苦的!」簡又新感慨萬分,「很多人說:簡又新好聰明,那麼早就可以看到這個題目!」但他說:「不是啊!我是走了10多年!並不是說今天因為議題很熱門,我才跳進來。」觀念的差異,在於他多年的積累和堅持。這條路的選擇,主要與他過去的職務背景有關,「早期做環保署長嘛!所以我本來就對環境議題非常關心。」他說,後來又因為擔任交通部、外交部長等職位,與國際上有較多深度交流,看多了之後發現,氣候變遷已經嚴重影響到人類文明的生存,在21世紀之後,將會變成全世界非常重要的議題

 「極端氣候、暴雨、乾旱、海水上漲,還有北極冰融冰等,已經對我們的生活造成巨大威脅。」出於對這個問題的深刻體認,簡又新推動成立「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開始了氣候變遷與環境保護相關的公益倡議活動。

 

簡又新繼續侃侃而談著追求永續發展的艱辛。初始時,朋友多抱持懷疑態度。每當向企業家朋友倡議發展永續,都會遇到類似回應:「我們已經捐500萬元,為公益做很多了!」經理人與股東,總是更關心EPS(企業每股盈餘)和股東分紅等議題。這讓他感到困惑,每次談起永續發展,話題就很難繼續。他並未因此氣餒,「開始的時候,的確是非常困難。」當時人們對這個議題的關注度不高,但後來獲得先行者的正面反饋:早期的永續行動,對該公司的競爭力有很正面的提升、對社會有非常大的幫助。

難以抑制的疑問湧上心頭,來訪的我直言不諱:在擔任重要政務官多年後,如何面對卸任後孤掌難鳴的困境?面對那些企業對於投資永續發展的高度懷疑,又是如何走過這段困難時光?

「我給妳講一個故事吧!」簡又新娓娓道出回憶中的心境,「離開政府單位,我明白自己已經沒有公權力了。」他承認遭遇了巨大的困難,企業界對於永續發展的價值存著深刻的質疑,對這個看不見即時效益的議題感到無法理解,然而,他並未被壓力所動搖,「有一句話說『胡蘿蔔加大棒』!」一種賞罰併進的兩手策略,他沒有棒子,但運用「蘿蔔」策略來鼓舞眾人,參與永續的旅程。

怎們做?「我們需要更多的故事,讓人們理解、共鳴。」他對自己說:「或許需要找到一個新的方法,一個能夠引起企業興趣的方式。」於是開啟了「比賽」形式的思考。  

▲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率台灣之先,開啟了永續領域的企業「比賽」形式。(圖/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提供)

辦比賽是極為巧妙的策略,但第1年只有16家公司參與,5家公司脫穎而出獲獎。「有人就說,欸!你膽子很大啊!竟然不是人人有獎,把廠商都得罪光了,大家明年就不會來了!」簡又新吐露著信念,「如果水準不夠就得獎,就有漂綠的嫌疑啊!」

那場頒獎典禮,他印象深刻。儘管邀請到當時的立法院長王金平頒獎,但會場迷你,比一間小學教室還要狹小,讓人不禁懷疑是否迷路了。「妳一定明白,政府機構舉辦的活動總是場面盛大。」簡又新對著我苦笑了一下,透露那時的窘況,現場只有約5個人出席,相當寒酸,「我坐在那個場中時,心中其實是相當落寞的。」他的語氣中,透露出一絲無奈。這段起步期長達7年,成長緩慢。 

500企業搶入 總營收破36兆超越台灣GDP

21世紀跟過去是完全不同的時代,「台灣不能落後!」簡又新感慨萬分,我們不能只是口號喊得震天響,卻沒有追上世界的步伐,「人類是排碳者、也是污染者,必須共同拯救這個地球,這觀念需要同時存在。」

簡又新回想起當環保署長的時候,「1987年,台灣因經濟的高度發展而被譽為亞洲四小龍之一,我們創造了經濟奇蹟,也帶來嚴重的環境問題。」從貧窮一躍而成繁榮時,浪費現象大量產生。當時的台灣,雖然經濟狀況良好,環境問題卻相當嚴重,民眾也缺乏環境意識。

時間回到1990年,台灣面臨日益嚴重的都市垃圾廢棄物等環境問題,同時也缺乏足夠的焚化爐和合格的衛生掩埋場。簡又新在擔任環保署長期間,取得了一項重要成就──「外星寶寶」資源回收桶計畫。

「那時,哈佛大學商學院請我演講,對方問了一件事:『通常,一個國家的政務官都不喜歡做教育工作,因為任內都不會有結果。』但我認為,最好的方法也最難的方法,就是教育!即使在我任內做過,未來還是會有成果。」

 

透過「外星寶寶」的實績,他相信,時間到了,結果就會出來了。後來,不僅大大促進了資源回收的推行,獲得教育部認同,甚至把環境教育概念延續,才有今天台灣在環境方面的進步。他回憶道:「我們有一個概念,叫做使用者付費、污染者付費,希望讓使用者和污染者承擔相應的責任,逐漸建立起一個系統。」此後,他開始深思熟慮,或許可以複製這些成功經驗,從「教育」著手。 

「但總不能只是空口說白話!」深知教育是世上最具挑戰性的事情之一,卻也是最具影響力的功臣。2011年10月,簡又新付諸於行動,開闢了廣播節目《當地球發燒時》,通過講述真實的故事和案例,讓人深入了解環境問題的嚴重性,每週1集,累積至今已經12年,總共800多集。簡又新表示:「教育能夠讓人們產生認知、了解,進而形成共識,從而引發行為的改變。這種行為的改變將促使更多的人投入行動,進而創造出變革的機會。」 

▲受乾旱影響,除了缺水之外,近年台灣各地的農作也面臨嚴重災損。(資料圖/南投縣政府提供)

今天,在台灣「談永續」已經變成顯學。簡又新欣慰。當初支持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所辦賽事的16家公司,其實大部分是衝著他的面子而來。如今,這些企業由於早期的投入,已經獲得了聲望和影響力。

根據證券交易所和櫃買中心的資料,特別明顯地顯示出這一點。簡又新指出,在這16家公司中,有6家上櫃,其公開資訊顯示EPS年年上漲,明顯高於那些未積極參與永續發展的公司。這樣的成果,讓不少企業開始意識到,愈早參與永續發展的工作愈好。而且,參與後並非只是花費金錢,所有的統計數字都顯示這對企業的競爭力帶來了巨大的助益。

2020年,參賽企業終於突破500家,「雖然數量不算特別多,但這500多家企業的營業額總和高達36兆元。一般人可能對『兆』這個數字沒有具體的概念,實際上,這個數字已經超過了台灣的GDP 25兆元(2022年預估為8286.59億美元)。」

做好ESG也能有漂亮的EPS 開啟年輕人的黃金時代

全世界其實一直持續在討論ESG議題,「真正蓬勃,也不過最近4~5年的事情,尤其最近2~3年,特別快啊!」簡又新沈思後說道,這與國際趨勢密切相關,突然受重視的主因是疫情的催化。

 

ESG的E代表環境(Environmental)、S是社會(Social)、G為公司治理(Governance)。這三個面向,與大眾最直接切身的是S是社會(Social)與E公司治理。因為大家普遍認為公司的良好治理是理所當然的,而社會面則指的是種種社會問題。

簡又新詳細解釋道:「隨著Covid-19疫情的爆發,各國紛紛實施封城、鎖國、停工廠、關學校等措施,對企業勞工帶來了巨大的困境。」他強調,企業對這些問題感到極度擔憂,並表達了對員工福祉的高度關切。正因如此,全球對於「社會面」議題的關注程度顯著提升,進而將ESG(環境、社會、公司治理)議題放在更重要的位置上。

疫情催化了,全球對於「社會面」議題的關注程度,進而將ESG(環境、社會、公司治理)議題放在更重要的位置上。

近1~2年,環境議題在全球廣泛重視,「甚至連台灣政府都在去年正式宣布了淨零目標的路徑和策略,今年更通過了相應的法律『氣候變遷因應法』。」簡又新語氣轉為嚴肅,「明確的宣示和法律支持,這可不是開玩笑的!法律是有罰則的,可得認真對待了啊!」這就是為什麼ESG議題如此熱門的原因。

更甚的是,環境(E)這一面向還牽涉到什麼問題呢?國家級的聲明,已不足以解決問題,因為連出口也將受影響,歐盟已公佈要開始徵收「碳邊境調整機制」。「這可不是開玩笑的!」簡又新的語氣充滿了焦慮和警戒,「大家可能以為這種情況只發生在歐盟。不是的!美國也做好了準備,日本更表示如果美國和歐洲要徵收碳稅,他們也會跟進。」這一變化將對國際貿易造了重大影響。

由於碳稅的存在,產品的價值也隨之改變。一個本來價格低廉且品質優良的產品,一旦增加碳稅,價格也會隨之上漲。當報價上升時,發現自己根本無法與競爭對手相比,這讓企業感到非常擔憂。全球性的大型企業如Google、Apple、Microsoft等科技巨頭,以及Walmart等百貨公司,也對企業要求實現碳排放的淨零目標,並在2030年前轉向使用綠色能源。這些要求對企業而言無疑是巨大的挑戰,使得台灣出現了一種被稱為「碳焦慮」的現象。

▲簡又新深信台灣可以在永續能源領域扮演重要的引領角色,還可以為經濟發展帶來新的機遇和就業優勢。(資料圖/台灣智駕公司提供)

「企業壓力跟一般民眾有什麼關係?」簡又新傳達一個重要信息,「這是一個大翻轉時代的開始!」話題回到,他早在2007年開始投入永續領域,「我意識到現狀是不對的,我們不能繼續依賴化石燃料,我們需要減少碳排放!這並不容易,它不僅僅是開關燈那麼簡單,而是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發生變化。」

這是一個必然趨勢。簡又新引用「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強調,企業主應該早日了解並制定中長期計劃。政府已明確表示到2050年要實現零碳排放,「未達標準就需支付碳稅!航空和輪船公司正面臨著壓力。」從2025年開始,若無法減少碳排放就需要支付碳稅,成本增加,票價上漲,可能導致客戶流失。作為企業主,必須及早研究這些議題。

「這是迫不得已的措施。」簡又新再次強調,因為世界發展帶來了貧富懸殊、人口問題、糧食問題等巨大挑戰,地球上的人類文明面臨著重大危機。他指出近年台灣所經歷的嚴重旱災只是問題的一環,這不僅僅是今年的情況,而是永久性的問題。

全球受到聯合國的推動,產生了巨大的動能。「儘管我們不是聯合國的會員國!」然而,簡又新深信台灣可以在永續能源領域扮演重要的引領角色。「永續能源的發展不僅可以減少對有限資源的依賴,降低環境污染,還可以為經濟發展帶來新的機遇和就業優勢。」解決這些問題,我們可以從台灣開始。淨零排放和綠色經濟是全球的趨勢,這是一個大開大闔的時代。

對於年輕人來說,這是黃金時代的開始!如果世界不改變,年輕人就沒有機會,因為所有的位置都已經被擠滿了。但是當世界翻轉,重新排序時,處處都有機會出現。因此,我們要了解機會存在的地方。看好綠色經濟未來有30年的黃金期,「我們一定要把握機會,創造商機。」簡又新期待台灣成為有影響力的功臣!

相關新聞

從孤掌難鳴到一呼百應 苦走16年

500企業搶入 總營收破36兆超越台灣GDP

做好ESG也能有漂亮的EPS 開啟年輕人的黃金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