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台人限定「佛地魔」!最溫暖的《返校》:自由得來不易

文/紅花大戲院

總得有人活下去,記得這一切有多得來不易

以1960年代台灣威權時代為背景,揚起臺灣人不願提起的那段集體記憶,《返校》改編自同名遊戲,並將白色恐怖以驚悚片的形式搬上大銀幕。

在「政治」始終是如此敏感的臺灣,這樣的作為,除了以「勇敢」來形容,我找不到更貼切的第二個形容詞。在先進國家,名人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政治立場是常有的事,但直至今日,在臺灣,政治仍被視為一個敏感且禁忌的話題,究竟為什麼臺灣人普遍有著揮之不去的「政治心魔」?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圖/翻攝自Facebook/返校 Detention電影版,下同。)

如同鬼魅一般,臺灣有著一段近四十年的黑歷史,在看似繁榮的現代,是人人皆不願提起的悲痛過往,「白色恐怖」這段草木皆兵的時代,讓「政治」成為了臺灣人民心中的佛地魔。

《返校》將這股來自上一代的共同恐懼具象化,並將累積至今的情感淬鍊成一部看似沉重卻溫暖的電影,就像太陽在無盡的黑暗中盡力發光,將這股溫熱的情感傳遞到每一個觀眾的身上,提醒著人們自由的美好,以及其有多麼得來不易。

作為一個沒有玩過遊戲的觀眾,不但不會有看不懂的情況發生,也能深切地了解劇情所想傳達的主旨,電影對於主旨的破題十分直接粗暴,主幹也很簡單,在零碎、片段式的呈現手法之下,一步一步拼湊起令人心碎的真相,極具臨場感。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你是忘記了,還是害怕想起來?

電影中的翠華中學便是一個小型的社會縮影,人人聞風喪膽的白教官便代表著白色恐怖。電影之所以沒有對除了方芮欣以外的角色出身背景多加描述,便是因為《返校》的故事,是在那個年代之下普遍發生的故事,無論是親友、同學或鄰居,都有可能在一瞬之間消失,誰都有可能是告密者。

互相猜忌懷疑更是引來了人們之間嚴重的不信任,正是這樣的社會風氣延續至今,許多人仍將政治視為敏感話題,能不談就不談。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威權時代所造成的陰影讓許多人選擇刻意去遺忘這段歷史,隨時間過去,也淡忘了現今所擁有的自由有多麼得來不易。

致自由

有了共同的傷痛,才有了《返校》的誕生;也正是有了自由,這部電影才得以存在。

《返校》是一部寫給臺灣人的共同回憶錄,也是與這段悲傷過往和解所踏出的第一步,而我們這些活下來的人,呼吸著前人以生命換取而來的自由空氣,是應該更加珍惜,並且正視無法被撫平的傷痕,將其化作勇氣,帶著希望繼續前行。

►法式紅唇秒成焦點,嘟唇修修為妳妝點

延伸影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