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婆指著地板罵」逗孫子開心 全職媽媽:別讓小孩陷入「受害者心理」

文/ 雙寶娘(譚惋瑩)

發生霸凌事件時,大家會出現什麼反應?怒罵暴力行為通常是第一反應,接著就會在網路平臺上轉發新聞,順便咒罵一下加害者父母不會教養、埋怨學校冷漠無作為、同情受害者及其家人。但我總覺得,除了霸凌之外,還有一些值得父母關心的事⋯⋯

比如說,孩子難以逃脫的受害者心理。

受害者心理是怎麼形成的?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雙胞胎是家族中第一對雙胞胎,又是婆婆唯二的兩個孫子,所以婆婆疼愛有加。雙寶三歲左右的某一天,太陽在樓下中庭玩時不小心摔倒,小傢伙立刻抬起頭來確認有沒有人在注意他。婆婆一對到他的玫瑰「童」鈴眼,太陽立刻放聲大哭,聲音大到足以讓長城傾倒。再小的孩子都明白這個道理:受傷能夠得到大人額外的關愛。

婆婆抱起太陽說:「都是地板不好,讓太陽跌倒了。地板壞壞,阿媽打地板,唉唉。」小傢伙看到婆婆誇張的舉動,發出咯咯的笑聲,似乎得到撫慰,馬上用手抹掉眼淚,掙脫婆婆的懷抱,又一溜煙跑去玩了。

我牽著女兒去關心兒子。「太陽,腳還痛嗎?」

「有一點痛痛的。」太陽用哭腔回答。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太陽是怎麼摔倒的呢?」我邊問邊輕撫他受傷的部位。

「地板壞壞,讓太陽跌倒了!」太陽的聲音更委屈了。

「一樣的地板,為什麼饅頭和媽咪走在上面沒跌倒呢?」我問。

「媽咪,我慢慢走!我上次跑太快了,所以嘴巴被石椅割傷,縫了好幾針,現在不敢了!」感謝女兒把她的經驗說出來,太陽聽了一臉若有所思。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真的是地板讓太陽跌倒的嗎?」我又問。

「是我跑太快才跌倒的。」太陽低下頭說。


▲小朋友明白受傷時大哭可以獲得長輩額外的關懷。(示意圖/取自免費圖庫Pixabay)

這麼小的孩子勇敢承認自己的錯誤很不容易,我把太陽抱坐在腿上,讚美他的行為:「哇!你能發現真正的原因真不容易,下次玩的時候如果再小心一點就更棒了!」說完啾了一下他飽滿發亮的額頭。

孩子如果在小時候就學會把自己做的錯事歸咎給其他人事物,會讓他更加在心理上確認自己是受害者。這種不自覺處在受害者的位置以得到好處(例如:大人的關心與安慰)的舉動,最終會成為一種伴隨孩子成長的行為模式,讓他永遠學不會為自己的行為負起責任。教養就是藏在這樣不起眼的生活細節裡。

但也不必因此對長輩或另一半進行道德指責。當你說出「都是你把孩子寵壞的」,會讓自己不小心也落入受害者的心態裡。所有的教養從自己出發即可。

其實不只是孩子,仔細留意不難發現,我們身邊也有很多這樣的大人:

上班只會摸魚打混,卻抱怨懷才不遇,怪罪老闆不給自己升職加薪。

埋怨孩子不聽話、不懂事,讓自己每天焦慮、操心。

婚姻關係不美滿,卻從來不檢討自己,認為都是豬隊友一手造成的。

好像全天下人都對不起自己,所有的過錯都是別人造成的。這種過度依附的態度,會讓所有人都想逃離。

*本文摘錄自《別只教孩子善良與光明:其實孩子的世界是一場江湖》

作者:雙寶娘(譚惋瑩)
本文由 方智出版 授權轉載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