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前酒助眠效果只有7天「還有憂鬱風險」 小心變酗酒前奏

文/葉石香織
譯/陳亦苓

睡前酒不僅入睡效果僅限一時,還會有憂鬱風險

回答者:佐藤幹先生
新橋睡眠暨精神科診所

感覺焦慮煩躁而睡不著,或者情緒亢奮,無論如何睡意就是不肯到來。在這種時候,你是否也曾「求助」酒精呢?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靠著酒的力量,眼皮漸漸變得沈重,通常都能順利睡著。的確,這種效果我自己也曾親身體會過。

可是,這樣就能一路熟睡到天明嗎?

那可不見得。有時睡沒幾小時便醒來,之後就一直很清醒地再也睡不著了……。酒黨們就不用說了,這種經驗一般人應該也有不少人有過。

似乎有很多人都以為藉助「睡前酒」的力量就能「增加睡眠的深度」、「有效熟睡」。但實際上真是如此嗎?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在此我訪問了熟知睡眠與酒之間的關係,且在喝酒所導致之失眠治療等方面,有不少成功經驗的新橋睡眠暨精神科診所的佐藤幹先生(新橋睡眠暨精神科診所院長)。

*酒可加深剛入睡時的睡眠深度
「人的睡眠是由屬於淺眠的快速動眼睡眠(REM睡眠),和屬於深度睡眠的非快速動眼睡眠(NREM睡眠),這兩種不同性質的睡眠狀態所構成。

睡眠的深度,可依腦波的活動狀況分為4階段。目前已知尤其在喝酒後入睡的情況下,睡著所需的時間會變短,而第3、甚至是第4階段屬於深度睡眠的慢波睡眠會增加。

這種睡眠的深度越深、時間持續越久,便能夠增加修復身體細胞所需之生長激素的分泌。」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喝了酒再睡之所以會讓人覺得一開始確實睡得比較好、比較深,主要就是慢波睡眠的功勞。

此外,有一項以日本人為對象的研究指出(出處:Sleep Med;2007,Nov (8)723-32),「每週有習慣喝一次以上睡前酒的人」,男性有48.3%,幾乎是每兩人中就有一人,而女性則只有18.3%。

看到這裡,酒黨們一定很想順理成章地把這解釋為,「看吧,睡前酒確實能提升睡眠品質!」但事情可沒那麼簡單。

*睡前酒的催眠作用3 ∼7天便會消失
「若只看緊接在入睡後的慢波睡眠,就會以為睡前酒好像真的能提高睡眠品質。但其實由酒所帶來的反彈效應,會造成接在深度睡眠(非快速動眼睡眠)後的淺眠(快速動眼睡眠)持續很長時間,故容易導致人半途醒來。換言之,以整體睡眠來說,酒是會降低其品質的。」

那麼,會降低睡眠品質的「反彈效應」,是由酒的什麼所引起的呢?

「罪魁禍首就是,肝臟分解酒精時所產生的乙醛。此物質會透過血液於腦內增多,使交感神經佔優勢,於是便阻礙了睡眠時腦部該有的正常休息狀態。這就是人睡到一半醒來的主要因素。」

接著,佐藤先生又指出:「即使養成喝睡前酒的習慣,一旦變得越來越難以入睡、睡到一半醒來的頻率越高時,有些人或許會試圖喝更多、更倚賴酒的力量。


▲入睡後,到達第3、第4階段的深度睡眠,被稱做「慢波睡眠」(上圖的灰色部分)。慢波睡眠可促進與身體復原有關之「生長激素」的分泌,具有修復細胞、讓腦部休息等作用/圖/悅知文化提供


但這只會帶來反效果。因為酒的催眠作用3∼7天後效果就會變差,而這也正是人們不知不覺地就越喝越多的原因。這樣不僅會讓睡眠品質日益惡化,還會增加酗酒風險。」

舉例來說,本來只喝1瓶350毫升的啤酒就夠了,後來漸漸變成需要喝500毫升、1公升等,喝的量不斷增加,當開始倚賴酒精濃度更高的酒類時,就得要小心了。

「基本上, 酒精會與一種原本和存在於腦內的抑制性神經傳導物質GABA連結的『GABAA受體』結合,藉此讓人產生放鬆感及幸福感。同時還會抑制為興奮性神經傳達物質的麩胺酸類(尤其會抑制NMDA受體),於是便能促使人入睡,提早進入深度睡眠。

不過另一方面,由於GABAA受體的『依賴性』也會提高,所以會造成喝酒的量增加。再加上剛剛說的酒的催眠作用大約3∼7天就會失效,結果便是一開始只要350毫升就『有效』的人,漸漸會變成需要500毫升,不久又再進階到1公升……。因此,重新養成不倚賴酒精入睡的習慣是很重要的。」


▲在酒精的作用下,人會較快入睡,到達第3、第4階段的時間也比較早,因此,被認為可增加「慢波睡眠」。但其反彈效應,會導致快速動眼睡眠的時間變長,而一般認為這就是睡到一半醒來的主要因素/圖/悅知文化提供(此圖表為編輯部依採訪內容所製作而成)

*本文摘錄自《最高飲酒法:由愛酒醫師們所傳授的,最新醫學依據「有益健康飲酒法」,商業人士趨之若鶩!》

作者:葉石香織

譯者:陳亦苓

本文由 悅知文化 授權轉載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