蟹肉棒和「明太子」是親戚! 親媽都是阿拉斯加狹鱈

天冷圍爐常吃的火鍋料中,蟹肉棒能吃出螃蟹的口感和味道,讓海鮮控也有划算選擇!但聰明的你一定知道,蟹肉棒不是真的用螃蟹下去做的,主要材料是魚肉打碎的魚漿製成...至於是哪種魚呢?竟然是跟麥香魚一樣的阿拉斯加狹鱈。

市面上用「鱈魚」當作俗稱的魚實在太多,能被真正稱作鱈魚的卻只有3種:大西洋鱈魚、太平洋鱈魚和格陵蘭鱈魚,這3種鱈魚在市場上又被稱為「真鱈」(名符其實的鱈魚)同屬於鱈科的狹鱈屬,中間出了一種全世界食用量最多的魚類之王「黃線狹鱈」,又被稱為阿拉斯加狹鱈。
▼長相呆憨、CP值卻超高的黃線狹鱈/翻攝維基百科

身為肉多刺少,味道又是最接近真實鱈魚的魚類,漁業業者最喜歡牠的理由是──產量太豐富了呀!雖然阿拉斯加狹鱈撈獲平均重量還不足一公斤,但沒關係,分解成肉塊、打成魚漿還是能用在許多海鮮料理上,像蟹肉棒、冷凍魚排塊、鱈魚香絲都可能來自這種狹鱈。更特別的是...明太子也跟牠脫不了關係!

阿拉斯加狹鱈在韓國又被叫作「明太魚」,相傳在古代的朝鮮東北咸鏡道的明川郡,有一位姓「太」的漁夫,他出海捕獲了一種極為美味的新奇魚類,這條魚就被獻到當時觀察使(巡府)的桌上去了,觀察使一吃大為稱讚,便用地名「明」加上漁夫的姓「太」替這條魚命名。

所以韓文的「明太」(명태,Myung Tae)指的就是俗名「助宗鱈」的阿拉斯加狹鱈,這魚名再輾轉到日本,經過常常的演變,才成為日文「Men Tai」(めんたい),日本人常吃的明太子(加辣醃製的狹鱈卵),就因此而取名。剛好上面提到麥香魚,那個有加明太子的新口味,有點好笑的是「親子丼」的概念勒。

▼與鱈魚肉質相近的魚類都習慣冠上「鱈」,以提高市場價值。

這下全搞清楚了!食品加工厲害的地方就在於,用同種魚打出來的魚漿,捏出不同的形狀,加點蟹肉調味料就像蟹肉、加蝦味就變蝦肉...常弄得消費者不知道自己吃進嘴的到底是什麼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