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經快喝「四物」補血氣? 中醫:想變血龍頭就繼續吃補!

文/ 林靜儀(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

「醫師,她一直出血,好幾個月了。」

病人白白淨淨的,規規矩矩地挺直了背坐著,陪著來的父母站在她後面,貼得近近的,深怕沒聽到重點似的。先發話問問題的是媽媽,頭髮灰白,略略彎著腰,很客氣,很擔憂的表情。

「好幾個月喔?來,先把過去半年的月經情況給我好嗎?」看來有點複雜,需要釐清出血和月經情況。問起來,之前的月經週期還算正常。大概三個月前開始不太正常,接著斷斷續續出血到現在,最近一個月的持續出血已經是月經的血量了,而且多是鮮血。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有可能懷孕嗎?」通常父母陪同來的,這可能性不高。果然她大力搖頭。

「醫師,她還沒有男朋友啦!」爸爸媽媽異口同聲。好吧,是個保守家庭的「乖女生」,彷彿講到懷孕、生殖器,就好像很「那個」。

「有先去哪裡治療嗎?」手上沒有轉診單。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有先去吃中藥。」還是媽媽回答。「那,有改善嗎?」有的話應該就不會來門診了,不過還是問一下。

「沒有。」還是媽媽代答。

「有沒有喝補品?」這是教科書上不會提到的因子,但台灣許多家庭習慣亂燉補、喝草藥,其實有很大的影響。

「嗯……覺得她流那麼多血,人會很虛,有給她喝四物。」媽媽很誠實。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亂來!」賓果,有時候不正常出血會自行改善,但如果一直惡化,常常是這種自己亂補藥的因素。病人和她的父母都是老實人,聽到醫師罵人,嚇了一跳。

「是中醫開的嗎?」我這是明知故問。

「嗯……不是。」媽媽回答得很小聲,「那個……四物不是補血嗎?她一直出血,我想說要補……。」

「你知道出血的時候,愈喝會出血愈多嗎?」這是中醫師告訴我的。中藥的劑量、處方、用法,都是專門的學問,西醫不懂,一般病人更不懂,但是台灣家庭中的媽媽姊姊姑姑阿姨,總是很愛亂用。媽媽不敢說話了。

抽了血,單純是荷爾蒙調節異常導致的出血,也真的有點貧血。超音波檢查起來子宮內膜沒有什麼異常增生,倒是媽媽給的補品導致內膜更加脆弱不穩,影像上甚至看得出來內膜正在不穩定的出血。

「因為出血比較久,量也比較大,內膜很不穩,所以給你大劑量荷爾蒙,但會讓你比較容易感覺噁心和頭暈喔。」我叮嚀,「太不舒服的話你就回診,不要自行停藥。」她乖乖點頭。像個高中女孩。

一週後她回診,出血情況緩下來了。

「醫師,那可以給她喝四物了嗎?」這個媽媽好堅持。

「好不容易才把血止住,不給喝是很痛苦嗎?」抱歉,醫師我脾氣好差。

「呃,她一直出血會貧血……」媽媽對「四物補血」很有執念。

「媽媽,四物是中藥成方,不是只有補血,還有其他藥效。就算你要給,也應該帶她去給專業中醫把脈過,並依照醫師的醫囑用藥,不是自己當中醫。」這幾乎是每節門診都得講的事情,「如果非補血不可,單純吃鐵劑就可以,食物中櫻桃啦、紅肉啦、豬肝啦都可以補充鐵質。」

「好,我買櫻桃和豬肝……」媽媽很認真地覆誦。

「現在這個劑量再吃兩週,應該就不會再出血了。接下來兩個月,你需要繼續來調整,好讓內膜穩定一點。」我再開了藥,也給了治療計畫。

「好。」媽媽在旁邊認真點頭。看得出來,這個女孩是家裡的掌上明珠。

「媽媽啊,她都三十歲了,不要當她小孩子啦!看婦產科這種事情,不用每次都媽媽爸爸陪啦。」傳統的思想認為,沒有「出嫁」的女兒是「小孩」,歸父母「管」;「嫁人」後就是「老公的」,就歸夫家「管」。父母關心女兒當然不是壞事,但也早該獨立自主了。媽媽有點不知道怎麼回答。

「下次自己來看診。」我對著一直坐得直挺挺,雙手平放膝蓋的病人說。

「好。」她點點頭。

第二個月她自己來複診。治療有效,終於停止了異常出血。我給了第二個月的治療處方,並叮嚀她,「請媽媽暫時不要自己弄補品。」她笑著說好,再約了一個月後複診。她是個很老實、很好溝通的三十二歲女生,前幾個月的瘋狂出血真的讓她身心俱疲,好險她很遵守醫囑,雖然因為藥品劑量較高而有點不舒服,但也就慢慢穩定下來了。

*本文摘錄自《診間裡的女人:婦產科女醫師從身體的難題帶妳找到生命的出口》

作者: 林靜儀

本文由 鏡文學 授權轉載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