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師艾彼│看穿勸拜詭計!破解你逛街時為什麼容易大失血

18歲的Kiki,離開高雄的家北上求學。
學校對北上就學的學生有第一年的住宿保障。Kiki不需要付房租,家裡固定給她一個月1萬元的生活費。理想上,扣掉日用品、餐費、交通費必要的花費以外,Kiki應該還綽綽有餘能存下來。所以,Kiki的家人怎樣就是想不透,為何一個學生一個月就能花2萬塊?

Kiki是被父母親架到我的會談裡來的,她心裡百般不願意:「我又沒病,幹嘛來和心理師講話?」
「妳覺得他們為什麼要妳來?」
她不吭聲,只玩著自己脖子上掛著的鎖骨鏈。
「鏈子很漂亮!上面的圖案是什麼?」

▲逛街血拼。(圖/pixabay.com)

我以穿搭為話題,和Kiki聊起來,Kiki覺得父母根本不理解她在同儕間的比較壓力。Kiki班上有三分之一的同學都是本地人,住家裡可以節省開支、餐費、生活費都不需要從父母額外給的零用錢中來支付。

「他們買的東西,都比我還要貴多了,我不懂我爸媽為何覺得我愛亂花錢?他們老是說,買需要的不是想要的,可是我買的都是我需要的啊!」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問Kiki,她覺得腦波最弱,最容易荷包失血的場景是什麼情況?

這是她列出特別想購物、每次逛街都必買的情況:
●打工發薪日、收到生活費的那一天
●看到喜歡的品牌寄來的型錄
●限時限量的百貨週年慶
●發現剛買的上衣沒有適當的下身做搭配
●試穿時覺得自己特別瘦、白


▲(圖/達志/示意圖)

後來的幾次,我們就她寫下來的項目一一作討論。我發現很有趣,Kiki寫下的情況,都能扣回心理學的理論。艾彼心理師來跟大家解析一下,為何會有這樣的現象?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心理戶頭
打工發薪日、收到生活費的那一天,在Kiki的心裡會覺得這筆錢是忍耐了一個月以後,終於可以大方花錢的日子。所以,打工的薪水、收到的生活費和「解脫、不用再忍耐」掛勾了。在Kiki的心裡戶頭中,自然會把這筆錢變成「享樂費」而非生活費。她想到的,只有先去緩解忍耐無法購物的痛苦,而不是未雨綢繆的存起來。

明星效應
Kiki在看見自己喜歡的品牌,出了新的服飾、包包、鞋子時,總是忍不住點進去多看幾眼。品牌採用的明星效應,不斷地再告訴Kiki「流行就是好、美就是好、新就是好」,Kiki看著自己身上髒髒舊舊的白布鞋,瞬間覺得需要換一雙可以露腳趾的高跟鞋,才能追的上夏天。

時間暗示與稀缺效應
百貨週年慶總喜歡強調是限時限量款,今天已經排隊拿號碼到幾號,剩下幾款可以搶,幾天後就將結束等等。這些訊息,會促發購物的慾望,覺得要獲得某東西很難得,因此付出相對的金錢去得到是絕對可以的。


▲(圖/視覺中國)

人腦會傾向把不足的補齊
這是所謂的完形作用,比如,當Kiki買了一件柔美的雪紡上衣後,卻發現沒有適當的下身可以搭配,會在購物時,順便把裙子、褲子買齊。如果還需要一雙女性化的露趾高跟鞋才能讓打扮完整,也會順便把鞋子購齊。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對比效應
購物的促發點,在於你覺得擁有某項物品的前後能夠讓帶來「好的不一樣」。試穿就能達到對比的效應,你穿上新衣後覺得自己變白變瘦了,龍心大悅就買了一堆。但回家後發現,讓你不一樣的不是衣服,而是店裡的燈光和鏡子。

我與Kiki的談話,仍舊在持續。

講到這裡,如果妳發現自己和Kiki一樣。下回妳出門逛街時,應該先告訴自己「這一切都是商人的詭計,我不會上當的!」拒絕被說服的方法,就是先暗示大腦不要相信。這樣應該能為妳的荷包做一點把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