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丁呷麵|藍芽耳機為什麼又貴音質又差?

文/胖丁呷麵

打結的耳機線一直是許多人的噩夢,近幾年隨著手機規格(拔掉耳機孔)的推進,越來越多人對藍芽無線耳機有興趣,但就是那個價錢,看到通常整個人就懵了,以蘋果AirPods為例,居然要價台幣5490!當然也有人選擇平價不到1500元的耳機,但那個音質往往讓人不敢恭維。相信不少人會有這樣的疑惑:

都甚麼時代了,為什麼有線耳機還是主流?藍芽耳機為何都還這麼貴?

如果你是個曾想買藍芽耳機、看到價錢而卻步的消費者,那麼這篇文章就是為你解釋,為何藍芽耳機都要賣這麼貴的原因。首先我們必須從藍芽耳機的工作原理開始說起: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在電學原理中,要讓耳機的揚聲器能發出正確的聲音,那麼你只能給它輸入「類比音訊」才行,也就是說,你傳了甚麼形狀的「波」過去,耳機就會發出甚麼樣的聲音。但如果如果接受到的是「0101」的數位訊號,那麼耳機只會發出刺耳的雜音。

在今日,大部分人播放的音樂源都來自於數位音訊,也就是壓縮過的音訊,如果要能讓揚聲器發出正確的聲音,絕對必須經過一個「數位轉類比」的過程,也就是把0101的二進位數字轉換成「波型」,隨後揚聲器才能發出正確的聲音。所以關鍵就是,這個轉換過程在哪裡發生。

因為銅線能夠直接傳輸類比音源訊號,因此在有線耳機上,這個轉換過程是發生在播放裝置上(例如手機),因此耳機孔輸出的就是類比訊號,只需要把耳機揚聲器連接上銅線,就能令它發出聲音。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這就是為什麼有線耳機拆開來,只會看到銅線與揚聲器

在藍芽耳機上就不是這樣了,如果想讓藍芽耳機順利發出聲音,那麼就必須讓揚聲器接受到類比訊號,但問題是,為了避免雜訊,無線傳輸只能傳送數位訊號,這意味著在使用藍芽耳機時,數位轉類比的轉換過程,必須是發生在耳機上的,這就生成了藍芽耳機的第一個額外成本:「數位類比轉換器」(以下簡稱DAC)。 


再來因為藍芽的頻寬限制,要能即時串流藍芽音訊都須經過「壓縮」的,這也使得藍芽耳機在接收到壓縮到的數位音訊後,必須有元件能將它「解壓縮」,還原成正確的「數位訊號」,因此就需要一個「藍芽解碼晶片」。

還有訊號強度的問題,為了讓揚聲器接受到足夠強的訊號,還必須有個耳機訊號放大晶片(以下簡稱Amp)。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注:在現今的藍芽產品,Amp、DAC、藍芽解碼通常都會用一個All in one晶片解決,造價通常也較高

▼實際把AirPods拆解後,裡面有許多複雜的電路與集成晶片


更別說我還沒講到藍芽耳機的供電問題,相比可直接用銅線傳輸電力、驅動揚聲器單體的有線耳機,藍芽耳機還必須配有電池,基本還要有控制電路、韌體晶片,以及接收無線訊號的天線。

簡單來說,藍芽無線耳機是一整個完整的機器,它有電路板、有接受器、有控制晶片、有電池;而有線耳機就只是個簡單帶銅線的揚聲器而已,只要通電就能發生,完全不需要電路與控制晶片。

看到這裡,你就能知道要做一只藍芽耳機,相比有線耳機,居然要多裝這麼多東西上去!這就是為什麼藍芽耳機通常平均單價比有線耳機貴上不少的原因。因為光是要讓它們「能發出聲音」,條件就比有線要嚴苛非常多,更別說還有音質上的要求;甚至因為加了電路元件,更需要注重防水性。

假設廠商想要做到與1500元有線耳機相等的音質,在藍芽耳機上,可能要多花數千元堆元件。所以看到AirPods賣5490其實也不用嫌貴,你必須要意識到的是,蘋果在左右耳中蘋果都堆疊了電池、耳機、麥克風元件、紅外線元件與大量的集成晶片,再加上攜帶充電盒與蘋果的信仰溢價,這全部就是為了無線,所出付出的代價。

這也是為什麼有線耳機至今都沒有被淘汰的主要原因,除了成本以外,構造上越簡單,耳機廠商更能從單體與線材去精進、雕琢音質,進而達到高音質又低價的產品。

那麼藍芽耳機要賣多少錢才算合理呢?胖丁個人認為關鍵數字大致落在2000~3000之間。當然這不是指價格區間,而是「無線溢價」。如果你平常用使用的耳機價值是落在1000上下的話,那麼要找到差不多素質的藍芽耳機,大概要花到3000以上。至於那些臉書充斥超便宜的,不到2000的藍芽耳機,也許心臟大顆的人可以嘗試一下,胖丁自己是不敢嘗試就是了拉...

【喜歡胖丁呷麵的文章嗎?歡迎來訂閱!】

▼▼▼▼快幫胖丁按個讚▼▼▼▼

參考資料:

iFix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