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丁呷麵|AI真能解決所有問題?四大理由:根本過譽了

文/胖丁呷麵

Alpha Go之亂後,世界對於未來人工智慧(以下簡稱AI)的吹捧日趨高漲,除了物流、語言分析等傳統項目以外,近期像是AI醫療、AI創新、AI強化人類創造力等等恐怖的"新名詞"更是越來越多。

伴隨著AI強大的潛力,我們早就可以想像,未來必定會生活在AI無所不在的生活當中,就像當今許多新手機都強調有「AI相機」,透過智慧學習的辨識場景,自動調整光線與濾鏡,讓我們不用再後製修圖。未來要是AI深入生活各角落將會是怎麼樣的?等到那時,大多數的東西都早已「深度學習優化」,人類能節省下大部分時間與金錢,享受更多教育娛樂,人們生活將變得越來越好。

與好萊塢科幻電影劇情的剛好相反,這種在劇中將「滅絕人類」的科技,如今已從矽谷開始傳教,讓世界各國政府官員為之瘋狂,所有國家都在拼命撥預算、承諾在AI世代到來前提早布局:英國宣布要投入3億英鎊、法國總統承諾要將法國變成全球AI中心、中國更是計畫在2030年前,創造1500億美元的AI產業。這種一窩蜂與跟進,猶如一場人工智慧的軍備競賽一樣。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AI解決主義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在這種「人工智慧大勢」背景下,許多學者都為此擔心,強大運算能力帶來了「AI解決主義」。這種哲學的中心思想就是,只要遇上問題,我只要有大量的數據與合理的模型(學習程式),透過假以時日的不斷計算,就能達到人類所不能企及的高度,解決人類所有生活所遇到的困難。

如今AI還在發展中,我們沒有辦法一口咬定這種想法絕對錯誤,但就某個角度來想,這種哲學存在著大問題,AI真的能解決所有人類的問題嗎?部分學者呼籲,在吹捧AI的同時,不可不忽略的AI的安全性,以及推算出的數據在人類世界的真實意義,這代表我們對AI寄予太高的期望,要是解決問題的關鍵在並非在AI身上,那麼就有可能壓錯寶,反而浪費了更多時間金錢,甚至鬧出人命。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AI甚至已成為政客綁票的政見

神經網路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在AI科技當中,神經網路是最有潛力的技術之一,這種機器學習方式模仿了人類的神經元架構,藉此從大量數據中推出模式與規則,許多AI產品都是使用這種技術,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打敗各國圍棋好手的AlphaGo。雖然看似機器的思維已經可以超越人類,但實際上,圍棋規則是非常明確且沒有模糊空間的,下棋更像是一個單純的數學邏輯遊戲,因此下棋能取得的數據通常很準確且具有意義(對圍棋輸贏來說)。

政客看不到的是,在人類社會活動中,AI所取得的數據都具有主觀性,想要建構有效的神經學習網路,那麼複雜等級絕對是超乎想像的。柏克萊資訊科學教授斯圖阿特.羅素(Stuart Russell)就為此提倡「讓AI回歸現實」,呼籲學者專心讓人工智慧做簡單明確的日常應用,而不是幻想有個超級AI機器人,能解決任何問題。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MIT的機器人教授羅德尼布魯克斯( Rodney Brooks)也表達了類似的看法:

「姆……我是說機器人,和人工智慧的幾乎所有創新,其實遠遠……對,我是說遠遠… 超出內行和外行們所想像的那樣,我的意思是……真正想要廣泛使用它們,其實還有很長很長的時間。」

人工智慧的侷限性

用AI部署機器深度學習機能,其中很大的困難是,AI也會受到針對性的攻擊,只要偵測到AI有目的地再蒐集特定的數據,惡意AI也能介入,引誘原本的AI做出錯誤的學習與預測。現今人工智慧最廣泛的運用,莫過於在自動駕駛車的控車程式上,能夠自動學習,進而學習到接近,甚至超越人類應有的判斷與行為能力,是自駕神經網絡不斷發展的目標。但如果途中遭到干擾,學習到錯誤的行為,那麼有無可能危及人類性命安全?

我們想利用AI來改變這個世界,首先就必須思考,到底有那些事情必須由人類來掌控,而哪些繁瑣與不必要的事情,才要交給AI來解決。

網路社交媒體巨獸臉書,過去都依賴大數據與演算法來篩選錯誤訊息與仇恨情色言論,但在近日,由於許多國家的法律要求,他們不得不將演算法替換為一萬多名的人工審核員,以追求程序上的無缺失、無瑕疵;在醫學領域方面,雖然有著像IBM Watson for Oncology這樣的AI癌症計畫,能提供醫生在癌症療程中最中肯的建議,但實務上卻發現,人類醫生卻很難相信這台機器所給的建議,因此在試用期間就被遺棄了。

在法律方面,當美國法院使用AI算法來判決罪犯時,也發生了一些問題,他們發現算法中的風險估計係數,會加大結構性上的種族歧視(黑人的風險數字比較大),因此最後也遭到了棄用。

這些例子告訴我們,想要在複雜紛亂的人類世界裡到處都用上AI,幾乎是不可能的事。人類的尊嚴、情感、判斷標準,在AI中都是非常難量化的,再加上了有模糊地帶的人性後,不完美的演算法,可能會讓AI幫了倒忙,做出了不正確的判斷。

▼機器法官示意圖

但就算我們有完美的演算法,最後也可能出於不信任,而使得AI系統不被人所重視。

說來說去,就是因為人性難以捉摸,才讓AI不能完美解決任何的問題。任何的解決的方案都是有其成本的,不是所有的東西都能自動化,也不能忽視當人類不信任時,棄置系統所必須付出的代價。


人工的不可取代性

19世紀經濟學家卡爾‧馬克思就在名作《資本論》曾提到,如果資本主義繼續猖獗,那麼機器總有一天會全面取代人類的勞動,人們會因此失業,資本主義的商業社會將因此而崩潰。這個預言在今日來看是失敗的,事實上,代表資本主義的連鎖企業星巴克,能夠賺錢的原因並不是因為自動化、高效率與低廉的人力人本,而是因為舒服的環境與優秀的服務品質;

叫車服務Uber並沒有因為導入高科技而使得許多人失業,反而因為交易與搭車更有效率,司機與乘客的供給與需求引此大增。

這些例子都告訴我們,科技並不是要來取代人類的工作,而是來「潤滑」人類的商業行為與生活。

在許多經濟活動中,最有價值的往往是那些與「服務者」,例如年薪數百萬數千萬的汽車銷售員、保險業務員,這些是難以被科技取代的行業,為什麼?這是因為人類渴望與其他人互動,人們之所以會願意跟業務員買車,就是因為他能提供別人所不能提供,獨特的真人互動與服務。

這正是「AI解決主義」的最大的矛盾之處,如果科技來自於人性,那人又渴望與人互動,被真人服務,那這樣讓所有專業人員、服務人員都消失的科技,真的是人們想要的嗎?

【喜歡胖丁呷麵的文章嗎?歡迎來訂閱!】

▼▼▼▼快幫胖丁按個讚▼▼▼▼

參考資料:

theconvers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