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向人不是害羞!科學解析:連「腦內電化訊號」路徑都不同

文/深海大花枝

我們常常把「內向/外向」一刀切開,認為兩者的差異就是愛不愛社交、或會不會害羞。但,科學早就證明,內向人才不是這麼單純呢!內向與外向的差異,甚至是大腦化學過程根本不一樣。

英國心理學家涅歐(Perpetua Neo)表示,內向者的「多巴胺敏感性閾值」比外向者低,多巴胺是令人感到快樂的腦內分泌物,換句話說,多巴胺閾值越低,你就越容易感到快樂、滿足。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外向者大腦傳遞「電化學訊號」的路徑很短,內向者卻有不同的神經通路要走。這條路比較長、也會經過更多腦內的不同部位,使得內向人的大腦「比較忙碌」,他們就和電腦一樣,常常多工處理不同的事情。舉例來說,外向者可以立刻對周微發生的事情做出反應,但內向者會先思考:有哪些細節要考慮?中間可能會出什麼差錯?最後結果會是什麼?在短時間考慮完這些事情後,內向者才會做出行動。

所以說,為什麼很多人說「內向人不擅社交」呢?其實他們不是真的不擅長,而是他們的大腦要同時處理太多東西了。

如果在一個類似派對的社交場合,左來一句、右來一句,這會讓內向者的大腦很容易超載,於是開始累積壓力、想逃離現場。但如果是少人數的社交,內向人也是很會的啊!真要說起來,如果外向人會因為和派對上的50個人都聊過幾句話而開心,那麼內向人可能是只想和其中兩個人聊天、但都成為深交的朋友。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在應對過那些討人厭的大型社交派對之後,內向者需要一點時間來平復,心理學家把這稱為「內向宿醉」。透過一個人閱讀、看電視、發發呆等等活動,腦內的「乙醯膽鹼通路」會被啟動,從而讓你感到開心、身心寧靜。

總而言之,內向和社交焦慮其實是完全不同的東西。涅歐表示,「不論內向外向,都會有社交焦慮;最大的差異是,內向者傾向為自己重新充電,外向者則需要把自己放到忙碌嘈雜的環境裡,才會感到焦慮被平復緩解。」

所以說,內向人的大腦似乎運作方式更複雜,而且,內向也不等於害羞呀!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花枝與小夥伴的愉快日常】←從深海來到陸上工作的花枝枝,擅長吐槽,最喜歡寫奇奇怪怪的東西。今天也為了海陸交流而努力發文,快來參觀花枝家吧!

[via scienceale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