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丁呷麵|人一生「心跳總數」是固定!你都用到哪去了?

文/胖丁呷麵

「我相信每個人的心跳次數都有限。我不想浪費自己任何一次心跳在跑步與鍛鍊上。」

                  -首位登月太空人,尼爾.阿姆斯壯

看到名言下面加上一個名字,一般人都會覺得這是他所說的話。但事實上阿姆斯壯並不贊同這樣的觀點,他只是在媒體面前信口提到,隨後並表達不贊同,然後就被錯誤引用至今(連維基百科還這樣寫)。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但這種錯誤的至理名言也引起了許多科學家的辯論,問題來了,那這句話有沒有道理,人的壽命跟心跳次數真的有關嗎?就結論而言,前者大致是對的,而後者卻是大錯特錯,看完這篇文章後,你就知道為何妳該起來動一動了。

有可靠的研究證明,心跳速率與自然死亡壽命存在緊密的關聯性。在2013年,丹麥學者就發表了一項研究結果,在16年的追蹤下,觀察超過5200位男性,其中2800位提供了可信度極高的醫療數據,結果他們發現,在研究期間至少有1/3人逝世了。

因此他們就把數據中的靜止心跳速率與死亡率相比對,結果方現了高度的正相關,即是平時心率如果越高,死亡率也越高。相對於那些常運動,心跳率小於50次/分鐘的人,那些心跳71~80次的/分鐘的人,死亡率高出51%;而心率超過90次/分鐘者,死亡率更是翻三倍。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有些人可能會質疑,這可以與每個人的健康狀況,與心血管疾病風險程度有關,但研究人員將這些因素納入考量後,即使照健康分組,仍然會呈現這樣的分布。簡單來說,即使人們再怎麼健康,只要心跳更快、統計上的死亡率還是會提高。

不僅人類是這樣,動物也有如此這樣的現象。人類平均有心跳60~70次/分、70歲的平均壽命,我們的心跳總次數大概是20億次左右。雞的心跳就非常快了,每分鐘跳275下,只能活15年,心跳也大約是20億次。

而大部分的動物心跳次數都不似人類這麼多,像是每分鐘心跳20次的鱷魚,比人稍微能活久一點,但心跳卻跳不到十億次;而每分鐘跳30次的大象,也大概能活70歲,心跳次數也是10億次左右;最後就是人們眷養的小倉鼠,心跳速度高達每分鐘450次,卻活不到短短的三年,心跳次數不到10億次。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雖然每種動物的心跳次數限制都不盡相同,但用歸納的來看,動物類幾乎都是心跳越快、壽命越少。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現象產生呢?

原因在於,形成心臟的肌肉「心肌」非常特別,不似肌肉"橫紋肌",持續運動會疲累、無法繼續動作,受損時會溶解,隨後會漸漸自動修復。心肌細胞有自律性,將整顆心臟離體拿出後,你仍會看到他仍在跳動。

不會停止,即代表心肌非常可靠,在任何情況下都擔任維持心跳的角色,這也意味著心肌隨時隨地都在使用,基本上不可能停下來修復,因此人類心臟一成型後,基本上心肌細胞就是要用一輩子的。

世界上不可能存在生物有無盡的壽命,我們不難看到心肌細胞的宿命,當使用到一個程度之時時,自然性的功能喪失可能就成了自然死亡,心臟麻痺的主因。心臟不可能停下來修復,也就是說,我們每天心臟的跳動,都是在耗損心臟。
因此我們的人生,就像是電影《鐘點站》那樣,都有個會倒數的手錶戴在手上,只會一直減少。那麼回到開頭講的那句話,跑步跟運動不就是會讓心跳加快,耗損壽命嗎?

就跟電影中演的 一樣,有窮人去用拿壽命換一些東西,雖然會耗損生命,但換到的東西卻有機會讓他們活得更久。



雖然運動會提高耗損心跳次數,但卻能訓練出較大的心室腔,也能讓心臟肺部(攝取氧氣)的配合效率大幅提升,因此有運動習慣的人,平時的靜態心脈才會比不太運動的人來的慢。

畢竟你不是整天都在運動,因此你應該趁年輕「心跳次數還夠多」時,好好養成運動的習慣,這樣你不僅可以擁有健康的身體,還有更多時間能享受人生。這就是開頭阿姆斯壯反對這句話的原因,因為他深知運動的好處,想推廣給大家,爾後卻被斷章取義成了錯誤的至理名言了。

總而言之,心跳是上天賦予人類的禮物,該把用在在美好的事物上,那如果能在健身「延年益壽」的同時,見到一番美景,那麼也算不上是浪費了。

 (圖/視覺中國)

【喜歡胖丁呷麵的文章嗎?歡迎來訂閱!】

▼▼▼▼快幫胖丁按個讚▼▼▼▼

參考資料:

ScienceAlert

維基百科

Heart.bm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