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受過傷的人才能變得強大?《分裂》中的5條「魔性思想」

【劇透警告!本文提及電影情節,有可能降低觀影興致,有顧慮者可回上一頁】

電影《分裂》由於劇情曲折離奇,主角成功詮釋多個人格分裂的角色,好評如潮!但除了劇情與演技,導演在劇中也添加了許多魔性的巧思,這些思想突破心理學、生物學和人性哲學的範疇,帶來無數的啟發。



1.受過傷的人,才是強者
在電影中,導演透過心理醫師的口述,提出了3項疑問:

●我們都認為受過傷的人是弱者?有沒有可能他們因此變成強者了呢?
●人格分裂是否能讓人能變成茁壯的人?
●所謂的超能力,是否能透過這個途徑達成呢?

在過去,人格分裂被當作棘手的疾病,患者成為家庭的負擔,甚至生活無法自理。但導演提出了一種思想,認為人格分裂也可能讓人超越人類的限制,進化一種在心智和體態上更強大的超人,扭轉了過去我們對於「病人」和「患者」的觀感!簡單來說,所謂的超能力,可以透過「人格分裂」的方式來「修練」而成! 

2.創傷讓人進化
主角對著女生說,「只有受過創傷的人,才有辦法進化!」這是句多麼激勵人心的話語。現代人不管在家庭或情場上,或多或少都有些心靈創傷,我們害怕受傷,積極療傷!但導演卻丟了一種思想,告訴觀眾「傷者」反而能讓人躍升到另個更高的生活層次。

比如在《受傷的醫者:心理治療開拓者的生命故事》這本書中,我們可以見到偉大的心理學家往往都是基於不堪回首傷痛,而創發出新的治療理論,他們將傷痛昇華,成為學術研究的動力,造福世人。但導演進一步將這種典範推到生理上的進化,傷者不只是心靈茁壯,連體格都變強大了!如此一來,傷痛不再是道陰影,而是激發人們超越自我的力量!
 
3.信念能改變細胞
電影中,主角提到,心理醫生曾有一位患者,先天失明,但在人格分裂後,其中有兩個人格竟然能看見東西。因為人格分裂後,改變了個體的意識,意識影響了大腦神經的運作,恢復了患者部分的視力。

這種思想看似前衛,但一直有科學研究指出,身體器官的確會隨著人的想法而改變。科學家曾做過研究,他們將沒在運動的人分成兩組,要求一組的實驗組的受試者每天「想像自己去健身房長訓練,最後長出肌肉的樣子」,對照組的人維持不去運動。幾個月後發現,「空想」自己去運動的受試者,肌肉量明顯多出對照組許多,肌肉居然可以「想」出來!原來,意識可以改變人的生理條件,那麼這種方式,能發揮到什麼極致呢?能讓我們長得更高或變得更強嗎?



4.人格與動物結合
在許多人格分裂的案例中,起因多來自深沈的創傷,個體為了自我保護,被「逼」多種人格來保護原本的自我。由真實案例改寫而成的專書《我遺失的時間》,患者凱倫自小就遭到來自父祖的性虐待、亂倫、拍色情影片和被迫參加恐怖、邪惡的宗教儀式,結婚後又遭家暴,幼小的心靈上無法承受這樣的壓力,為了自我保護竟分裂出十七種人格,而每種人格都有負責的工作、個性、名字和年紀。然而,在自我保護的心理過程中,是否有可能同化「動物」的野性來讓個體獲得更強大的力量呢?



5.弱者與強者的辯證關係
對於弱者與強者的思考,導演在《驚心動魄》中就已有非常強烈的對比呈現,玻璃先生跟布魯斯威利分別是弱者與強者的化身。但在《分裂》中,這兩個極端卻能合而為一,藉由人格分裂,以一體多面的方式呈現出來,最後多種人格融合成一個更高階的物種!

劇中的女主角,也因為受過創傷,能以冷靜沈著的心態應對被綁架後的遭遇。相較於自認為聰明(又學過空手道)的配角,希望發動「集體攻擊」來逃離困境,其實也是絕大多數人會有的反應,反而最後都沒有好下場。正因為女主角童年時遭受性侵的遭遇,使她更能理解人格分裂者的心理。



不管是你受過什麼創傷,或自認自己是多麼的脆弱,曾經的弱者,很可能就是未來的強者。弱者,是成為強者的條件!這或許是導演所帶給我們最具巧思又饒富趣味的人生哲理之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