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卡科普文 一文看懂早期卡片上為何有凸字

▲早期的凸字信用卡需要先在刷卡機放上三聯式覆寫單,以手動方式完成刷卡。(圖/網友黃國雄提供。)

記者沈君帆/綜合報導

最早的信用卡可以追溯至1949年,美國的金融大亨Frank McNamara有一次用餐沒帶錢包,只能請太太把錢送過來,因為這個尷尬的經驗讓他靈光乍現,組織了「食客俱樂部」(Diners Club,即為後來的大來卡)。只要成為會員,一張記帳卡就可以在指定27間餐廳記帳消費,不必付現金。這種先消費後付款的模式,雖然始於有錢人的任性,卻建立了現代信用卡交易模式的雛形並沿用至今。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拿出皮夾的信用卡仔細端詳,會發現上面的重要資訊:卡號、姓名、開卡日期與有效期限,都是凸字,不免讓人猜想是不是為了方便盲人使用,但其實原本的用途是有特定目的。

早期的刷卡不像現在可以連線,是用手工壓單的方式,店家填寫消費的三聯單,收取顧客的信用卡之後,打電話給發卡銀行取得授權碼,再將顧客的信用卡與三聯單放置在一個手工刷卡機的卡槽,像活字印刷一樣用滾軸滾壓過凸字,信用卡上面的資訊就會複寫進三聯單,之後再把三聯單交由顧客簽名就完成交易。

別以為那是古時候的刷卡,仍有店家還保有這樣的刷卡機,一但網路連線出問題,還是能手工壓單刷卡消費。ptt就有鄉民提問:「台灣還有店家在使用複印刷卡簽單嗎?」引來一堆回應:「中油直營站有這種刷卡機,但是沒使用過」、「京星港式飲茶有...那天網路掛掉有用。很新奇」、「我公司有,停電或網路掛掉時會拿出來使用」、「台北博愛路相機街的店家還有看過」。可見這是現今還能通行的刷卡方式。

因為現在可連線的電子刷卡機已經非常普及,有些信用卡就取消凸字,這時就有可能在一些少見的案例無法刷卡,例如:
1.於飛機上購買航空公司提供之免稅商品型錄中的商品,因部分飛機上刷卡機無法與發卡銀行即時取得授權,故僅能以拓印卡號於三聯式刷卡單之方式交易,此時因無凸字之卡片無法拓印出卡號,無法完成交易。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2.於國外的某間精品小店購物,該商店沒有提供一般刷卡機,僅提供拓印卡號於三聯式刷卡單之方式交易,此時因無凸字之卡片則無法拓印出卡號,無法完成交易。

3.於服飾店購物,無凸字信用卡可能因磁條毀損無法讀取或刷卡機故障,故僅能以拓印卡號於三聯式刷卡單之方式交易,此時因無凸字之卡片無法拓印出卡號,無法完成交易。(資料來源:陽信銀行網站)

這類無凸字的信用卡大多會註明ELECTRONIC USE ONLY,就是聲明無法離線交易,但這樣的狀況在台灣非常少見,持卡人可以不用太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