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台灣金融生活調查 國人金融風險抵抗力進步

▲2022年台灣金融生活調查,國人金融風險抵抗力進步了。(圖/台灣銀行家提供)

文/陳德霙(台灣銀行家)

台灣金融研訓院2020年首度進行《台灣金融生活調查》,2022年再度進行全台大調查,國人平均金融風險抵抗力分數由2.77分進步至2.88分,基於全民金融教育經驗,期許藉由提升金融素養,強化民眾金融風險抵抗力。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在全球高舉「普惠金融」主張、消弭貧窮與貧富差距、追求社會美好與金融永續之際,台灣金融研訓院檢視近年來推行全民金融教育經驗,發現過去對於普惠金融之直觀詮釋,大多以各項金融服務之接觸與覆蓋率為指標,專注於服務之普及,鮮少關注民眾是否有足夠能力妥善應用金融以改善財務生活,更甚者,在強力推廣擴大金融商品之使用族群時,造成能力不足者之誤用、濫用:例如因支付方便,鼓勵無痛消費,反而使民眾過度消費,未蒙其利先受其害。

為深度了解台灣人的金融生活面貌,繼2年前的金融生活大調查,今(2022)年4月至6月再次依全國各縣市人口數分布狀況抽樣進行電話訪問,並搭配半結構式的質性訪談為輔,了解全民在金融風險抵抗力、金融行為、經濟脆弱性等各面向的變化,刻劃台灣人在收支、儲蓄、借貸、保險等金融生活中的各項面貌。

本次調查發現,過去一年,台灣人的整體金融生活不畏疫情影響,在儲蓄、生活支應能力及金融服務取得等方面皆有提升,金融風險抵抗力平均分數也有進步,整體而言,「自身財力」、「金融服務取得」相較兩年前金融風險抵抗力分數明顯提升,「金融素養」、「他人支援」則約略相當,相較英、美等國金融風險抵抗力受疫情影響重挫,台灣表現出相對的韌性抗跌。

整體儲蓄狀況改善 緊急籌款能力持平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國人整體儲蓄狀況改善,沒有任何儲蓄者比例降低,從16.6%減至13.6%;另一方面,儲蓄非常充足,達24萬元以上者比例增加,從40.5%上升至47.5%。這兩年因疫情影響,民眾的危機意識增加,另一方面,也因為外出休閒旅遊等機會減少,相關開銷縮減,儲蓄相對增加。對照主計總處2021全年民間消費資料統計,消費年減0.45%,顯示民眾將部分消費移轉到儲蓄,台灣的儲蓄率統計也顯示2021年儲蓄率破42%,創下歷史新高。

調查如果發生緊急狀況,是否能在一星期內籌到10萬元,前次調查約有19.5%表示無法在一週內籌到錢,本次略下降至18.80%,顯示仍有近2成的人緊急籌款能力不足。

疫情冷卻人際交流 但加溫數位金融與投資

國人擁有金融帳戶的比例與2020年相當,然而這兩年來,使用網路銀行比例大幅增加,從28.7%上升至47.3%,原因在於疫情期間無接觸服務盛行。本次調查也發現民眾的投資行為比例增加明顯,從29.5%提升至39.8%。這兩年來台股指數屢創新高,制度上開放盤中零股交易等措施,且根據證交所網站資料統計,新增台股開戶人數的確也穩健成長中。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借錢變容易 購屋、投資貸款比率增幅明顯

民眾借貸能力這兩年來有所提升,調查結果顯示:即使有需求但也無法透過任何管道借貸的比例減少4.2%,從11%降至6.8%;有43.6%民眾能夠從金融機構獲得購屋或投資方面的借貸,相較2020年36.9%增加將近7%。

保險意識強化 保險購買比例提升

本次調查結果,沒有任何額外保險的民眾從25%降到21.7%,自認購買額外保險保障充足的比例達51.6%。另外,參考保發中心最新統計,2021年壽險各項給付較2020年增加2.4%,其中健康險給付首度突破1,500億元,投資型保單新契約保費也創下新高。

金融風險抵抗力進步了

2022年國人金融風險抵抗力平均分數為2.88分,相較兩年前的2.77分,些微進步,進一步檢視金融風險抵抗力四個面向,「自身財力」、「金融服務取得」平均分數皆增加,「金融素養」、「他人支援」兩年來的差異不大。我國疫情期間人際往來雖受限,但政府推出各類紓困,且政府與民間協力防疫有成,除部分產業受到影響,整體經濟表現還是有成長。

進一步檢視自身財力面向各類型分布情形,發現國人儲蓄M型化現象明顯;整體金融帳戶雖普及,但仍有一些金融服務或功能未被使用,帳戶使用多元性有成長機會;金融素養仍有3成民眾對金融完全陌生,5成缺乏金融自信,國人對金融商品或服務的熟悉度與使用的自信有落差,有自信者約5成,但熟悉金融商品或服務者卻只有近3成,顯示有不少民眾是有過度自信的傾向;他人支援各面向表現皆為中、高,顯見人際往來雖因疫情有點冷卻,但人際支持仍發揮一定的力量。

本文由《台灣銀行家》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