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行長安撫喊話引爆市場恐慌 瑞信今年來跌掉57%摜至歷史新低

▲瑞士信貸(Credit Suisse)。(圖/路透)

記者陳瑩欣/綜合報導

「我們是一隻正在崛起的鳳凰,將持續發展下去!」瑞士信貸執行長柯納(Ulrich Körner)本月初為了挽救市場信心,刻意在公司備忘錄中信心喊話,不過股東、客戶們仍然憂心不已大量賣出瑞信股票,導致該公司股價在3日盤中持續下殺至每股3.7美元,創歷史新低。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諷刺的是,這間擁有166年經營歷史的瑞士信貸(瑞信)目前仍是全球第5大財團、瑞士的第2大銀行(僅次於瑞士銀行UBS)股價波動的理由竟和許多迷因股票一樣,來自於知名ABC財經記者David Taylor推文說「據可靠的消息指出,一間國際大型投資銀行瀕臨危機。」又有Reddit投資論壇的Wall Street Sliver 推波助瀾,稱快破產的銀行可能是瑞信。

雖然瑞信股價在觸及新低後拉回,3日收盤有回到4美元以上,但金融圈認為,瑞士信貸今年以來已跌逾57.75%,危機並沒有解除。

瑞信內部流出,今年7月才上任的柯納企圖止血導致公司「裁員5000人、幅度約10%」的消息流出,終成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偏偏,柯納的信心喊話正好和雷曼兄弟爆發前夕公司高層發出的安撫文相似,連裁員都讓市場解讀有「驚人巧合」,導致「雷曼2.0版」與瑞信畫上等號。

外媒報導,瑞信過去3季的虧損累計已超過40億美元,融資成本跟著大增,資本缺口也至少有40億美元,而瑞信從2015年以來已連續增資3次,籌資金額超過瑞信現有資本額120億美元,等於近7年來向外募資都已燒光,最近一輪籌資考驗大增。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彭博社》報導,根據ICE Data Services,替瑞信債務違約避險的熱潮,讓該行的CDS(信用違約互換交易)價格衝破歷史新高。由於市場太害怕瑞信會在未來12個月內倒債,讓瑞信CDS的殖利率曲線倒掛。CDS有如保險合約,能在企業違約時支付款項。

《Market Watch》、《巴隆週刊》等多家外電媒體報導,隨著美國聯準會(Fed)升息、英國、歐元區等多國央行跟進,導致瑞信信用違約交換 (CDS) 飆升,最新報價為 335 個基點,遠高於上周五的 250 個基點,已成為2009年以來最差表現,市場開始擔心公司償債能力不佳,瑞信股價盤中也一度重挫12%,摜至歷史低點3.7美元。

至於美國政府有可能為了挽救瑞信危機提前出手改變升息政策嗎?CNBC專訪安聯首席經濟顧問、劍橋大學皇后學院院長埃里爾(Mohamed El-Erian)用「不要期望」回應,他說:「我不認為現在是雷曼時刻。如果人們擔心的是系統性風險,應該注意的是非銀行體系 (nonbanks),而不是銀行體系。」

埃里爾認為,瑞信危機的產生,恰好就是長年低利率「養」出無法應付升息償債的企業,資金潮水淹沒大筆債務沒適當償還的問題,而在Fed堅持放鷹升息、緊縮貨幣的策略下,這些公司終究爆發償債危機,他認為市場不用奢望政府該為了挽救瑞信降息,「因為政策轉向帶來的經濟壓力會更痛苦。」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雖然金管會向外表達已注意到瑞信事件,證期局長張振山甚至表示,目前瑞信在台灣僅設1家券商,基本上規模不大,僅有經紀業務、無承銷;國內投信基金與該公司相關的也僅只5檔,曝險金額約6.08億。但美國市場對瑞信破產的敏感度明顯高於台灣。

Better Markets總裁凱雷爾(Dennis Kelleher)指出,瑞士信貸是一家全球性的、具有系統重要性的、大到不能倒的銀行,在美國運營,並在整個全球金融體系中緊密相連。它的失敗將產生廣泛且很大程度上未知的影響,從不方便到可能是災難性的。

凱雷爾認為,美國聯準會升息前,美國的監管機制在很大程度上是無效的,漏洞百出,甚至連最基本的安全性和穩健性要求都沒有包括在內,從而刺激了投機套利。結果,美國金融體系和經濟受到了不必要的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