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運玩完了?美西線運價3個月內腰斬 貸櫃三雄股價破底

▲運價不斷下滑,不少業者紛紛要求降低運費。(圖/路透)

記者廖婕妤/台北報導

全球經濟前景堪憂,從中國運輸貨物的成本已跌至2年多新低 ,使得貨運業前景黯淡。根據海運諮詢機構德魯里(Drewry)數據,上週從全球最大港口上海運到洛杉磯的一個40呎貨櫃運費以每櫃3779美元售出,這是自2020年9月以來,現貨價格首度跌破4000美元,與3個月前相比更是腰斬。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德魯里貨櫃研究高級經理Simon Heaney表示,整體來說,跨太平洋和貨櫃航運的需求前景正在迅速消退。Q3通常是海運貿易旺季,但通膨使得消費者需求放緩,全球對於中國商品需求正在減弱,歐亞等其他地區的工廠也在縮減產量,對於全球航運業者而言,這為擁擠的船期獲得緩解,但可能使在疫情期間不斷增長的獲利出現縮減。

Blue Alphha Capital創辦人John McCown表示,雖然今年Q2很明顯是獲利高峰,但任何談論產業蕭條,或恢復到疫情前的獲利水準 ,現在還是為時過早。

馬士基(Maersk)上週五股價觸及2021年3月以來的最低點,赫伯羅特股價跌至去年6月以來新低。中國最大的航運公司中遠海運控股也觸及17個月低點。

我國貨櫃三雄今日表現疲弱,長榮(2603)下跌近8%收145.5元、陽明(2609)重挫8.6%收61.6元;萬海(2615)跌7.34%收69.4元,陽明、萬海創一年半新低。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此外,貨櫃現貨價格不斷下降,讓航運業者面臨沉重壓力,這些業者一直推動與客戶簽訂更多長期合約。據分析公司Xeneta指出,沃爾瑪、亞馬遜和Ikea是在航運現貨價格接近創紀錄高點時簽訂合約,但由於通膨影響,美國和歐洲的進口商希望減少從亞洲出口貨物。

許多客戶都希望能與航運業者重新協商折扣,亞洲的船務代理和貨運代理業者最近接到貨主電話,要求降低運費,一些出口商抱怨合約支付價格幾乎是現貨市場的2倍,這很不公平,希望出口商增加產量,但由於經濟前景疲軟,許多人遭到拒絕。

Xeneta首席分析師Peter Sand表示,調查有50%的客戶成功取得定期合約的降低費率。運費下降是由於全球需求下滑,港口擁堵有所緩解,使得船舶能夠更有效營運。

Bloomberg Intelligence物流分析師Lee Klaskow表示,航運業仍可能在2023年迎來史上第3好的一年,但在去年航運產業最繁榮時訂購的新船都將開始下水,好時光可能不會繼續延續下去。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Lee Klaskow指出,2023年將有大量新船投入使用,這將抑制現貨及合約費率。但到2024年運量更多及供應鏈回歸正常化,將使情況可能會變得更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