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茵河水位過低致使歐洲內陸運輸成本拉高 進而壓低海運費回跌速度

▲萊茵河因水位過低減載航行,運費高漲,進而壓低海運運價回跌的速度。(圖/港務公司提供)

記者張佩芬/台北報導

歐洲正遭遇五百年來最嚴重的乾旱,異常炎熱和乾燥的天氣,造成歐洲重要航道萊茵河的水位非常低,迫使船隻必須減載航行,部分關鍵河段被迫暫停航行,提高了貨運成本。我國在歐洲工作的業界高階指出,萊茵河運輸影響最大的是乾散貨,貨櫃貨佔比較小,改以鐵公路運輸後成本加高,也一定程度壓低了海運運價回跌的速度。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貨櫃船公司指出,目前雖然有通膨與購買力降低等問題,但第三季畢竟是傳統旺季,亞洲
-歐洲航線航班平均裝載率都還有九成五,運價呈現緩步下跌現象,上周五上海航運交易所歐洲線每箱(20呎櫃)運價還有4971美元高檔價。

萊茵河是歐洲內陸重要的航運通道,從瑞士阿爾卑斯山經德國工業中心地帶流入北海,是谷物、化學品、煤炭等各類產品的主要運輸路線,同時也是工業生產商、鹿特丹和阿姆斯特丹等北海港口的全球出口碼頭之間的重要運輸河道。

近日部分河段的水位降至32釐米,為防止擱淺,一些貨船的裝載量被迫減少到正常運力的四分之一左右,已有運價推高了五倍以上,其中河段上游況特嚴重,駁船運營商開始收取每箱589歐元(601美元),每大箱(40呎櫃)775歐元(792美元)的低水位附加費。

航商指出,德國南部的貨載已經開始改在鹿特丹卸載,經由3、4百公里的鐵路或陸運完成運輸,運輸成本因而加高,萊萊因河沿岸的一些化工廠、進口煤碳或是歐洲出口的木材等,運輸成本加高更多。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對歐洲供應鏈而言,萊茵河的航運瓶頸「來得很不是時候」,因為歐洲正在應對嚴重的港口擁堵。對於正在應對高通脹、供應鏈中斷和俄烏沖突之後飆漲的天然氣價格的德國,都是雪上加霜。

德國聯邦水文研究所預計,由於氣候變化導致的冰川融化和降雪量減少,萊茵河未來或將經曆長時間的低水位。有經濟學家估計,萊茵河航運的中斷可能會使德國今年的整體經濟增長率下降0.5個百分點。

德國政府近日公布一份法令草案,規劃如果萊茵河水位進一步下降,能源生產所需的材料和設備的運輸,將是國家鐵路網的優先運送的貨載,屆時也將排擠到他貨載的運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