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櫃港擁堵再次蔓延全球、可用運力因而降低 美東擁堵程度接近新高

▲全球貨櫃港擁堵再度蔓延,市場可用運力也因而降低。(圖/港務公司提供)

記者張佩芬/台北報導

大陸搜航網昨(5)日晚間彙集各國資訊報導指出,全球貨櫃港口擁堵狀況日益嚴重,克拉克森貨櫃港口擁堵指數顯示,截至6月30日,全球36.2%的貨櫃船滯留在港口,高於疫情前2016年至2019年的31.5%,其中美國東海岸的擁堵已升至接近創紀錄的水平。市場變數加大,德魯里因而警告旺季疲軟的看法可能為時過早。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赫伯羅德近日更新的港口運營報告顯示,全球運送人和託運人面臨的許多擁堵問題。

亞洲:由於疫情防控措施和颱風季節影響,寧波、深圳和香港等中國主要港口的碼頭面臨堆場(貨櫃場)和泊位擁堵的壓力。

亞洲其他主要港口,如新加坡港,堆場密度達到80%;韓國最大港口釜山港的堆場密度更高,達到85%,上個月該國經歷了卡車司機大範圍罷工。

歐洲:暑期休假開始、多輪罷工、不斷增加的新冠確診病例以及來自亞洲的船舶成批涌入,都造成了安特衛普港、漢堡港和鹿特丹港等多個港口的擁堵。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安特衛普港碼頭堆場的平均利用率為80%;鹿特丹港ECT碼頭堆場利用率高達85%,冷藏箱插頭利用率為100%,此外轉運和進口貨物的滯留時間也較長,但提貨率有所提高;工會罷工對漢堡港CTA碼頭的勞動力供應產生負面影響,堆場利用率達到90%,同時也進一步增加了CTB碼頭的延誤。

此外,在歐洲其他地區,包括波蘭、丹麥、瑞典和芬蘭,有限的卡車運力繼續阻礙貨物運輸。

拉丁美洲:持續不斷的全國性抗議活動阻礙了厄瓜多爾的港口運營,而在更北部,哥斯達黎加海關系統兩個月前遭到網絡攻擊,許多工作需由人工完成。墨西哥一些港口的堆場密度高達90%,導致嚴重延誤。

北美:在整個疫情期間,有關北美碼頭延誤的報導一直占據航運新聞頭條,進入7月依然令人擔憂。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美東:從7月1日開始,紐約/新澤西港有17艘船在等待泊位,等待時間超過20天。薩凡納港的船舶等泊時間也正接近其創紀錄水平,為10至12天。諾福克港(Norfolk)船舶的泊位等待時間繼續縮短,不超過5天。查爾斯頓港暫時沒有船舶積壓。

美西:洛杉磯和長灘港目前港口外共有21艘集裝箱船等待靠泊,等待時間為5.5天;需要注意的是,在奧克蘭港OICT碼頭,船舶的平均待時間為7-31天。

加拿大:所有停靠溫哥華港的船舶繼續面臨嚴重延誤,錨地滿員。GCT碼頭堆場利用率為85%,內陸鐵路匝道持續擁堵。與此同時,魯伯特王子港堆場利用率高達117%,貨櫃船平均停留時間為9.2天。

德魯里AIS船舶跟蹤數據顯示,在主要港口外等待的貨櫃船數量確實在增加。並表示:在我們預期的供應鏈恢復時間表沒有改變的情況下,市場將繼續被剝奪原本可以使用的運力。

海事情報機搆Sea-Intelligence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5月底,由於供應鏈延誤,全球9.8%的船隊運力無法使用,雖然低於1月份13.8%的峰值,也低於4月份的10.7%。然而,託運人被警告不要得意於這一改善,因為6月情況再度惡化。

2022年5月從市場上撤出的運力仍高於2020年和2021年。Sea-Intelligence警告說:這意味著我們處於旺季初期,與2021年同期相比,全球船隊已經缺乏更多運力。

經營基隆港貨櫃碼頭裝卸業務的聯興國際物流公司董事長洪英正,今年2月接受訪問時曾經指出,貨櫃場放置貨櫃達八成就已經算是滿了,因為還需要要吊櫃、翻櫃的空間,如果放滿貨櫃就會窒息,完全沒有調度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