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表看5檔金控股外資超愛! 近1月買超逾16萬張

▲外資近1月買超。(圖/記者陳依旻製表)

記者陳依旻/台北報導

雖然搶先除息的3檔大型金控股難敵大盤重挫全陷貼息窘增,但觀察外資近期持續買超個股之中,有5檔外資超給力,統計近30日共買超逾16萬張,對此,法人表示,長期投資仍有其價值,可尋找手續費收益穩定的銀行類金融股,逢低進場。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隨著美國聯準會強力升息、通膨居高不下,以及經濟成長率放緩等利空籠罩,有法人指出,不排除外資賣超台股金額有突破兆元關卡的可能性,此時,資金流向是主要觀察的方向,近期盤面上傳產、金融相對抗跌,因而轉向相關類股。

據統計,逾千檔上市股票中,近30日獲得外資大力敲進,且累計萬張以上規模的大型金控股標的分別是群創、友達、長榮航等標的,其中金融股兆豐金、第一金、華南金、中信金、合庫金。

其中,兆豐金、第一金最高,外資30日買超逾4萬張,顯見外資大盤回檔修正之際,金融股也成外資避險防禦股。

投資人也可從長期投資的角度去評估進場價值,摩爾投顧分析師何基鼎建議投資人,可先逢低慢慢局「旗下沒有保險公司且殖利率高的金融股」,譬如永豐金、國票金、玉山金、華南金、合庫金等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何基鼎指出,今年2月烏俄戰爭以後,各項原物料持續再創新高,通膨指標CPI年增率不斷再創40年來的新高,迫使美國聯準會FED必須升息,收緊資金來控制通膨,美國至今已經升息6碼,基準利率升至1.5%左右,帶動全球各國都掀起一波升息潮,台灣央行也已經升息1.5碼,理論上,由於升息將帶動借款利息同步上升,銀行利差擴大,對金融銀行類股來講應該是利多而非利空,

不過,台灣金融類股以金控類股為主,旗下幾乎都有保險公司,今年台灣疫情大爆發,政策由清零政策,轉向與病毒共存,保險公司應變不及,出現重大虧損。

截至6月為止,保費總收入約為35.6億,累積理賠金額已經超過112億,保險公司大賠,未來旗下有保險的金控股,恐都要現金增資,以提高資本適足率,重挫市場投資信心,除了保險外,投資也是金融類股的一大收益來源,今年以來,台股從高點18619點一路下跌,投資收益大幅減少,甚至都是處於虧損的狀況,可說屋漏偏逢連夜雨。

防疫保單、投資虧損,導致金融類股獲利大幅下降,以富邦金為例,5月營收205.8億,月減42.9%、年減44.1%,營收出現大幅下降,其餘大型金控類股國泰金、開發金、新光金、元大金等,5月營收同樣出現大幅下滑,年減幅都高達3成左右。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因此,短期來看股價可能還會持續破底,不過金融類股短線爆發力都不強,本來就不適合短線操作,應以長期投資的角度去思考。

從保險業務來看,台灣人對於保險的接受度很高,長期來看保險公司都是賺錢的,防疫保單的虧損,經過幾年獲利的分攤,可以賺回來的,而投資收益的部分,今年全球股市都表現不佳,過去經驗,空頭走勢最多一年左右,今年初到現在,股市也已經下跌將近半年了,預計最晚明年初股市可以重返多頭格局,金融業的投資收益也可以由負翻正,只是需要時間,但從長期投資的角度來看,金融股仍有其投資價值,建議可以先逢低慢慢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