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解防疫險之亂!收19億保費已吐逾18億 「理賠風暴」還沒來

▲圖解防疫險之亂。(圖/記者陳依旻製表)

記者陳依旻/台北報導

防疫政策滾動式調整,理賠爭議越來越多、產險業者理賠海嘯也還沒來,究竟第一張防疫保單何時問世,防疫險之亂何時開始燒?《ETtoday新聞雲》今(21)日一併整理,讓民眾一次看懂。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首張防疫保單在2020年12月問世

當時,台灣產物保險曾推出年保費只要500元、一隔離就賠10萬元的防疫保單,在桃園部桃醫院群聚染疫時引發搶購潮,一個月內就賣出400萬張天量,保費收入破19億元,創產險史上最熱銷保單紀錄,被稱為「防疫神單」。

台產2021年全年賠付19.6億

回顧去年年中,台灣進入三級警戒,確診、隔離人數急遽攀升,讓台產賺進來的錢不斷吐出,最後全年簽單保費收入19.3億元,而保險賠款與給付金額是17.1億元,另在去年12月31日帳列賠款準備金0.8億元。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此外,在今年1月1日至 3月18日的保險賠款與給付金額為2.5億元;簡言之,第一代的500元台產防疫神單已理賠19.6億元;市場盛傳這張保單加計佣獎金、業務員管道銷售與人事等附加費用,儘管當初賣出400萬張天量,但最終仍以虧損收場。

後續產險業者陸續設計防疫保單,但都是依據過去2年的防疫政策,以及三級警戒時的確診高峰,以及全台灣的醫院病床、檢疫所房間數去發想隔離、確診賠付金,如和泰推出年繳保費895元,可買10萬元法定傳染病隔離定額補償、確診可再拿5萬,合計15萬的防疫保單網路投保方案,引發金管會關切,上架短短11天就下架。

其他如新安東京海上產險,隔離、確診加總最高賠10萬等。

產險業2022年4月開始財務壓力攀升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4月疫情爆發、防疫政策不斷滾動式調整,台灣打破過去2年的防疫經驗,從破千、破萬到單日新增3萬、5萬到近9萬,防疫政策也不斷放寬,從清零到和病毒共存,確診的定義也從醫療院所PCR、變成快篩陽性即算數。

由於無症狀、輕症感染者為常態,隔離地點從醫院、檢疫所變成自己家,且比照一般住院理賠,讓理賠件數超乎產險業者預料之外。

「3+4」上路仍得賠付600億起跳

根據統計,防疫保單銷量前5大業者分別是富邦產險200萬張、國泰世紀產物120萬張、新安東京海上產險100萬張、和泰產60萬件、兆豐產50萬件。

即使「0+7」已上路,但還是很多人擔心成為染疫破口維持「3+4」。雖然和以前防疫政策,只要接觸確診者就必須要隔離的天價賠付金相比,「3+4」讓密切接觸者隨著九宮格篩選方式減少,若不算確診者,被匡列者約不到3人,若以每1人確診,最多3人陪同隔離,但隔離率20%來算,銷量前5大的產險公司,仍將承受18到300億元不等的理賠損失,累計潛在理賠金額超過600億。

5月我產險業收250萬件防疫險「收19億但已吐出18億」

金管會統計,到5月16日止,產險業已承保250.7萬件防疫保單,收取19.16億元,但已賠付18.03億元,幾乎快吃掉保費,但這些都還不包括行銷傭金、人工成本。

理賠海嘯最快今年6月襲擊

理賠風暴持續蔓延,金管會要求產險業者壓力測試,模擬在最嚴峻的情形下會面臨多大的財務負擔,由於目前申請理賠都會遞延,估計業者理賠壓力可能會落在6月、7月。

根據保發中心統計,2021年產險業稅後淨利199.97億元,創下史上最高,比2020年的147.9億元,大幅成長35.21%,年成長率也同創歷史新高。

有保險業業者指出,產險業去年獲利良好,但今年預估會有4到5家中小型產險業者會需要辦理增資,因各家業者董事會時間落在5到6月,辦理增資時間點可能落在今年第3季。

如果產險業者若資產不足將面臨倒閉風險?產險業者認為,並不至於,除了股東增資,另一部分是主管機關不會放任不管,必要時刻將准許產險公司動用「重大事故準備金」161億元及「危險變動準備金」320億元,共計481億,讓保險公司申請沖抵防疫保單損失。

且防疫政策不斷放寬,過去一接觸到確診者就要大範圍匡列,到現在只有同住家人。待7月再降到第4類,產險業者理賠金就會降低,若將輕症、無症狀排除在理賠範圍之外,可望能大幅降低理賠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