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忠謀不看好美國做半導體 英飛凌唱反調「各國自產晶片是正確」

▲張忠謀並不看好各國推動晶片生產在地化。(圖/記者李毓康攝)

記者高兆麟/綜合報導

根據《日經亞洲》報導,歐洲最大晶片製造商英飛淩行銷長賈塞爾(Helmut Gassel)指出, 晶片行業已經大規模增長,從彈性的角度來看,在多個地方進行製造是明智之舉,雖然起初多元化可能並不容易,但政府推動更多晶片在本土生產的措施是正確的。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報導表示,晶片行業的許多人一直在討論要多元化生產,其中一些人,例如行業資深人士和台積電創始人張忠謀,對全面轉變供應鏈的做法就表示懷疑。

儘管一開始進行多元化生產可能並不容易,但賈塞爾指出,各國政府推動更多晶片回國生產是正確的,「世界各國為了提高供應鏈韌性而採取行的行動,來得恰是時候」。

根據世界半導體貿易統計組織(WSTS),2021 年全球半導體行業增長 26.2% 至 5560 億美元,許多行業高管認為到 2030 年它可能成為一個兆美元的產業。

報導指出,主要經濟體正在準備激勵措施來吸引晶片製造商和供應商前來設廠,例如美國 520億美元的晶片法案,努力緩解前所未有的晶片短缺並降低亞洲晶片製造的集中度。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儘管圍繞烏克蘭戰爭、中國疫情封鎖和通貨膨脹的不確定性日益增加,但需求仍遠遠超過供應。

Gassel表示,個人電腦、電視和智能手機相關領域的需求正在減弱,整體環境比去年更具挑戰性,但另一方面汽車、工業、可再生能源和智能設備的需求仍然非常強勁,特別是電動汽車的強勁增長和對可再生能源的推動將創造對半導體的新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