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周刊/投資策略選股不選市 聚焦明年產業

文/紀緯明

台股成交量縮至三千億以下,資金動能似乎消散,連帶股市也沒有太大表現,很多投資朋友認為目前台灣經濟還在高峰,許多公司的營收也都不斷創新高,為何指數到了萬八就止步不前?

許多之前的熱門股都從高點回檔超過30%以上,上方的套牢賣壓重重,許多人都還是抱著「一張不賣,奇蹟自來」的心態在等待解套,但這樣的心態並不正確,因為許多股票的營運高峰其實已經出現,股價要再次「重返榮耀」的機會幾乎渺茫。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會這樣說並不是要打擊投資朋友的信心,而是要讓投資朋友看清楚股票的現況,並非每檔股票都是能夠「長期持有」,如果苗頭不對,一定要三十六計走為上策,只有少部分的股票值得投資人用力抱緊,今天我們先來解釋為何指數卡在這個位置不上不下?接著分享一些我認為前景較為明朗的產業,給投資朋友一個方向。

指數為何止步不前 經濟要衰退了嗎?

我們首先來討論大家最好奇的問題,指數萬八會不會再創新高?用最直接的文字來寫:「年底前創新高的機率小之又小。」原因其實很簡單,因
為我們常說「股市是經濟的櫥窗」,所以股市其實很大程度的反映了一國經濟的熱絡程度。

但所謂的熱絡程度是指什麼呢?其實並不單單是指營收、獲利這些數字,比起這些反映「過去」的指標,我其實更在意反映「未來」的成長性指標,一旦成長性消失,那股價很自然的也會熄火修正。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大家可以看一下附圖,藍色的線是台灣外銷訂單年增率,這項指標很早以前我就已在群組跟節目上介紹過,當時我說這是一項股市的領先指標,通常領先零至三個月。大家可以看到外銷訂單年增率跟加權股價指數基本上是「亦步亦趨」,而我們不是只看外銷訂單的「金額」,而是「年增率」,就是為了要看出成長性。

在三個月前,我有說過外銷訂單年增率的最高峰已過(附圖黃色圈圈處),原因是因為去年全球受到疫情衝擊,使得基期相當低,但低基期的利多將會從八月以後不復存在。

這不代表台灣的經濟不好,或是要陷入衰退,台股自去年九月以來一路狂飆,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在反映2021年的基本面,然而大家要注意,時序已經來到九月底,換言之市場已經開始把目光放到2022年,今年哪些企業的獲利極佳,其實都已經反映在股價上,如果現在投資朋友還將目光擺在2021年,那你要趕快調整自己的投資策略。

展望2022年 聚焦這些產業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2021年把累積兩年的需求一次爆發出來,加上供給受到限制,從經濟學的角度必然就是價格上揚,然而2022年後許多的需求就會回到常態,甚至因為今年的報復性消費,把明年的需求提前滿足,導致明年的需求會比常態性更低。

例如消費性電子產品一定首當其衝,很簡單的道理,如果投資朋友今年換了一台電視,明年你還會換嗎?如果今年為了遠距辦公,你買了新的筆電,明年還會再換一台嗎?

雖然指數創高不易,但個股的表現空間還是很大,投資朋友要習慣「選股不選市」,現階段的選股方向一定要避開這類型:「明年不會比今年好」的產業,因為今年利多反映時你沒在車上,現在要開始反映明年利空你卻搶著找座位,這樣不對吧?

那我認為有些產業受到的衝擊相對較小,例如說晶圓代工,由於產能沒有辦法馬上開出來,成熟製程的供給缺口還是存在,因此像是台積電(2330)、聯電(2303)、世界先進(5347),都還是可以維持在成長的軌道上。

此外像是IC載板也是能見度相當明朗的產業,IC載板又分為ABF載板及BT載板,這兩項技術門檻相當高,因此中國無法馬上開出產能來搶市占率,像是ABF載板中的欣興(3037)、南電(8046),BT載板的景碩(3189),都是拉回找買點的好股票。

除此之外,電動車、第三代半導體等等新題材,也是成長性可以期待的領域,因此選股上往這些地方著墨,就能避開「成長性消散」的問題,也較能夠抵禦股市中的波動。

想知道更多財經資訊及產業分析,歡迎投資朋友加入我的群組,在Line上搜尋【@920lttev】以及Telegram上搜尋【money17168】,我都會提供最新的分析師觀點給大家。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理財周刊》1100期,便利商店及各大書店均有販售www.moneyweekly.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