辭職定會找到新出路,硬撐只會更痛苦!別讓不適合工作毀了自己

▲當上班已經痛苦不已,離職是一個選項,別讓不適合工作毀了自己。(示意圖/取自免費圖庫Pakutaso)

文/黃大米

身為一個職場作家,我必須坦白說,我也曾經有過「上班痛苦到想死」的經驗,還不只一次!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當時硬撐著身體與精神直到下班,覺得自己一定可以挺過去!

走出公司時,有種鬆了口氣的感覺,確定身邊沒有同事後,立刻打電話給朋友哀號,像是溺水的人,慌亂伸手想捉住游泳圈,如果這個朋友沒接電話,立刻換下一個,一定要有個人陪我說一下話啊,任何一個人都好,請讓我說說我今天上班的痛苦啊,不然我快撐不下去了!

「你這樣真的不行,你去離職!」朋友果決的做出建議,可能也受夠了我無限迴圈的抱怨。

「離職!?我還想撐一下,也許再撐一下就可以適應了,過陣子也許就會好一點」薪水好、頭銜好、公司品牌又大,這樣光鮮的工作,怎可以說不要就不要,那之前的努力不就白費了嗎?我不要離職,我要撐下去。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這工作不適合你,快去離職!」被我打擾過的朋友都看得很清楚,這工作對我來說壓力過大,我卻捨不得走,內心總有小小希望的火光,覺得明天會更好。

結束電話,壓力跟焦慮舒緩一些,離職是一個選項,但我不要,因為我認為隔天起床,自己就會好一點,如果這樣被打倒了、放棄了,不就是功虧一匱,人生可能就此如同土石流一樣,崩塌到谷底,自己就完了。

現在回頭一看,那些深夜時的恐懼,有多愚蠢,我怎會因為工作,而焦慮到無法入眠,又怎會讓自己陷入起床就討厭上班的感覺中,那種討厭好真實,卻在抵達公司時,被忙碌壓到心裡底部。

▲日本廣告設計師,月加班百小時,痛苦到「想求死」漫畫。(示意圖/翻攝pakutaso)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把所有的不快樂,寫在粉絲團上,得到許多讚,我苦笑說:「經營粉絲團心法是,我寫下我的痛苦,粉絲覺得好看。」引起這樣多共鳴,是大家都有過被上班的壓力逼到喘不過氣,上班的痛苦是如此普遍,為什麼我們卻情願忍著痛苦,而不敢轉身離開呢?

在「雖然痛苦到想死,卻無法辭職的理由」這本書中,作者用漫畫告訴你為什麼,因為你怕別人的眼光、因為你不敢跟家人說我沒工作、因為你不想再重頭找工作,因為你存款不夠,好多因為讓你硬撐著,無聲無息一步一步毀掉你的精神狀態,但你卻沒想到自己早就撐不住了。

在公司我們是隨時可被取代的,但在家人的心中我們都是唯一,上班是為了過好生活,而不是尋死啊!

為什麼會有人會過勞?為什麼會有人為了工作去自殺?這些人在踏入公司時,應該沒想過會有這情況發生吧!

日本的職場比台灣血汗過勞,一名廣告公司的設計師,他每個月平均加班90到100小時,在血汗企業上班得到了憂鬱症,每天都趕末班電車,他過去從來沒有「想死」的念頭,有天突然湧現只要踏出一步,明天就不用上班了,當下還覺得這主意棒透了,突然回神,驚覺自己剛剛在想什麼啊?之後拼命去找工作,他用漫畫把這種上班痛苦到逐漸想死的心情畫了下來,在網路上瘋傳,超過三千萬次的瀏覽,也看出血汗職場有多普遍。

當你對工作身心俱疲時,不想毀掉自己的人生,請記住書中心理醫師建議的這三點:

一、 努力很重要,但別努力過頭

請不要長期加班,不要跟別人比較是否夠努力了,每個人能夠承受的情況不同,在這世界上沒有永遠沒問題的人,當你上班感覺很沮喪時,不用責備自己太過軟弱,不要硬撐,要是身體出毛病了公司也不會幫你承擔。

二、 不要害怕到身心科就診

當你有失眠,翻來覆去一小時睡不著、食慾不振、很憂鬱不想工作、無法感受到生活的樂趣、萌生尋死的次數變多等情況,只要有以上三點符合,就該立刻去看醫生,如果擔心自己就診時說的不夠清楚,可以先寫下來,到時就可以表達清楚。

三、 辭職是自己的事情,不要期待所有人諒解

當你很痛苦想辭掉工作,家人卻不諒解,該怎麼辦?你必須了解到人無法完全了解別人,你只要做好決定告知他們就可以了。千萬不要聽別人說,你這情況算好的,你可以再撐一下,因為你用不著參加比不幸大賽。

我後來離職了,丟出離職單離時,內心湧上莫名的喜悅,朋友都覺得早該離職,以我的條件又不是找不到工作,就算找不到工作,難道工作有比健康重要嗎?如果此刻的你跟我當初一樣,日日找人抱怨工作,甚至無法入眠,請不要再折磨自己,雖然痛苦到想死,卻無法辭職的理由,我認為不存在!

辭職一定會找到新出路,你一定會更好,請在身心崩潰之前換工作吧!

本文授權自黃大米粉絲團:https://goo.gl/3jCnYa

《若你委屈自己,任誰都能刻薄你》,黃大米著,丁慧瑋編。

►►►隨時加入觀點與討論,給雲論粉絲團按個讚!

●黃大米,曾任職於非凡電視台新聞部採訪中心副主任、Tvbs電視台記者、 東森電視台記者;現職是yes123編輯總監,活躍於各大網站,擔任專欄作家。以上為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88 論壇歡迎更多聲音與討論,來稿請寄editor88@ettoday.net